专家:学中医不能只限于读中医的书

18.10.2015  23:08

人民网南宁10月18日电 (张红璐)什么是中医?中医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如何领悟中医的精神?10月16日上午,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海南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泛珠三角区域高等中医院校的63名骨干教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仙葫校区聆听了一场讨论“中医基本精神”的讲座,主讲人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刘力红。

刘力红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博士、教授,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扶阳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著有《思考中医》一书。他负责主编《中医名家绝学真传》,长期致力于挖掘民间优秀中医流派,弘扬传统文化及中医理念。此次讲座,刘力红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与参加培训的中医骨干教师们分享了他对中医以及中医基本精神的看法。

什么叫中医?很多人会回答,是中国的医学,中国传统的医学,华夏传统的中医,我要告诉你,这是错误的回答。”刘力红解释说,过去没有“中医”这个称谓,而是在西学东进后,为了区别“西学”人们提出了“中学”的概念,也就顺理成章有了“中医”的提法。

刘力红认为,“中医”的概念因“西”而起,医的起处就在“”上,落处也在“”上,没有“”,中医就无法构建,没有道可言。他引用了《尚书·大禹谟》的“允执厥中”四个字。尧将天下托付给舜时,嘱咐舜要“允执厥中”。舜将天下交给禹时,说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舜帝告诫大禹人心危险难安,道心幽微难明,只有精心一意,诚恳地秉执其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刘力红认为,尧、舜在托付天下时说的“允执厥中”,落点就在一个“”字,可见“”之重、之深。因此,弄明白“”的含义,对于理解中医和中医的精神至关重要。

刘力红又引用了《中庸》对“”的陈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意思是,万事万物的源头和开端,都要归到“”的问题。“”在《说文》里是“”的意思,从通俗的角度来看,跟“”连在一起的是中间、中央、中心。内也好,中心也好,中间也好,中央也好,作为天下之大本,圣王之心传,“”的含义绝对不仅仅限于此。

如何正确理解“”的内涵?刘力红认为应该从另一个相关概念——“阴阳”入手。“阴阳在中国文化里,尤其是在中医里,它的重要性与‘中’相等,甚至有过之,因为它更接地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我们可以发现:阴阳,涵盖了天地。阴阳是弥轮天下之道,无所不包。因为‘阴阳’最基本的含义是什么?就是相对。如天地,有天就有地,没有天就没有地;再如男女,有男就有女,没有男就没有女;再比如黑白,有白就有黑,有白天就有黑夜。左右是相对的,动静是相对的,变化是相对的,乃至于生死都是相对的,所以阴阳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相对,离开相对就没有阴阳。

刘力红说,天地是阴阳,男女也是阴阳,正是因为有了阴阳才有感,有了阴阳才有氤氲可言。没有对象就无所谓感、交和氤氲。没有“”的阴阳就是孤阳、独阴,而没有“”的阴阳是没有交感的,没有氤氲,没有构精。即是说,阴阳有“”的话,“”就会随之而行,万物的化生也就顺理成章,万物才能协调运行。所以说,“”已经关系到宇宙万物的本体,也就是道体。从这个层面来讲,中医值得人们一辈子去学习和深入。

刘力红表示,当人们理解到“”、“阴阳”的层面,尤其是中医教师和中医学生,就不会再小瞧中医。中医不需要民族情结,不需要960万平方公里的限定,中医是放之四海、弥论天地的。他说,从事中医的人要弄明白“”的含义,如果品味不到“”,就对不起这份职业。所以,学中医的人,不能够仅仅限于读中医的书。特别是对于在座参加培训的中医骨干教师们,刘力红希望青年教师不能仅仅困在中医的几本教材里,一定要深入研究,用深厚中国文化来熏陶自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刘力红还反思了当下学生对中医缺乏自信的原因:“现在很多学生毕业出来,对中医的信念、自信完全没有建立出来,在中医这行没有所学,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甚至出来就改行了,大家就要问一问这是谁的责任?是中医这个行业本身不行了吗?还是我们作为老师没有教好。所以希望各位在座的骨干教师,通过这次课程,不一定要学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感受到中医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这比我所讲的内容更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