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30余所大学校长贵阳共话高等教育改革

15.07.2014  11:58

 

  中新网贵阳7月14日电 (记者 杨茜)14日,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校长论坛在贵阳举行,来自两岸四地30余所知名高校的校长在贵阳共论高等教育新发展和大学的创新与改革。

 

  自2005年起,“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校长联谊活动”已成功举办十届,活动促进两岸四地高校双边或多边合作项目400余个。此次论坛主题为“大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

 

  目前,香港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2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香港高校也分别在珠三角设立分校、研究院、产学研基地。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认为香港高等发展方包括国际化和与内地加强联系,香港与内地在提升教学质素上各有优势,香港管理经验丰富、教学团队国际化、课程结合中西元素,而内地科研资金充裕、土地成本较低、研究生人数众多。两岸四地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培育世界公民。“在交流合作中,我们也到注意两岸四地学生遇到的困难,包括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融合,这是需要时间来相互了解、融合的。”唐伟章说。

 

  大陆和台湾方面在推动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上也在不断努力。2006年,大陆全面承认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台湾高校学历,并针对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出台优惠政策。2013年,台湾承认的大陆高校学历扩大至111所,并承认大陆191所院校的专科学历。2014年,台湾方面又扩大承认大陆18所高校学历,并首次开放台湾部分公立大学面向大陆招收本科生。

 

  “大学扮演的角色是创新和多元化。”新竹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说。贺陈弘提出:单一的大学形态不能回应未来的需要,建置多元化学习的环境,让大学回归学生学位为主要目的,重视学力而不是学历。

 

  首次参加论坛的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希望以中华文化为连接,通过论坛促进两岸四地了解共建精神家园。

 

  参加论坛开幕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认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大学在其中肩负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论坛梳理两岸四地高校的发展、演变轨迹,对高校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差异性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推动中华文化在两岸四地的合作发展。

 

  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希望两岸四地校长在贵州的美景中触发大学改革与创新的灵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