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成果展举行

05.08.2015  11:39

贵大新闻网讯(记者团 付鼎 报道|摄影 吴晓凤) 8月3日至4日,以 “2015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的主题,聚焦海洋工程装备等五大领域的中国-东盟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成果展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

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泰国驻华大使醍乐堃•倪勇、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主任Chantavit Sujatanond、天津市教委主任王璟以及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教育界代表、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1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李家俊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成果展范围包括海洋观测监测、海洋工程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技术等,反映了中国—东盟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双方在这一领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他感谢中国—东盟中心对此次成果展的大力支持,期待中心继续协助天津大学及中国—东盟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杨秀萍代表中国—东盟中心祝贺中国—东盟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成果展开幕。她对天津大学的承办工作表示赞赏。她指出,本次成果展不仅体现了中国—东盟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领域的雄厚实力,而且反映了双方加强这一领域交流合作的强烈意愿。她表示,今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中国—东盟开展海洋科技领域交流与合作前景广阔,希望本次成果展成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新契机,为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增添新动力。

Chantavit Sujatanond、王璟均在致辞中肯定此次成果展的积极意义,赞赏中心在此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希望通过展览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创新,推动双方在科研及教学等领域的合作。

成果展上,华南理工大学的叶家玮教授对该校带来波浪发电技术进行了介绍。他说,这项技术能将波浪的来回起伏转化成动能,再用转化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广东海洋大学的金属局部腐蚀机理研究,利用二维丝束电极技术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相结合,成功监测了金属局部腐蚀的实时腐蚀动态,为局部腐蚀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天津大学带来了适合南海油气开发的“张力腿”平台设计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在南海1500米水深环境条件下“张力腿”的平台设计方案。

据了解,本次成果展共展出了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20多家高校、公司企业在海洋新能源等五大门类的120多项科技成果。

【责任编辑: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