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缘何频减持?

31.01.2015  05:55

主持人:刘畅

近期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力度显著。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以来,上市公司股东、高管及一致行动人累计减持419亿元,增持额仅87亿元。产业资本通常由能够代表产业或企业力量的公司股东及了解一手经营信息的高管来代表,他们对上市公司股份的增减持、回购、增发、配股、分红、送股等行为,通常被认为产业资本对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的判断。特别是股改之后,产业资本对股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受到市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高价套现是减持动力

海外研究经验表明,产业资本往往是逆向投资者。产业资本倾向于减持被高估的股票,贱买贵卖。A股也是如此。伴随股市上涨,热门股被减持得最多。数据显示,1月份以来,减持力度最大的行业主要有金融、计算机通信、医药,减持额分别为146亿元、35.1亿元和30亿元。其中,遭遇股东减持力度最大的股票为中信证券。

■媒体人 隋坤

中信证券大股东短期内套现百亿元,恰好发生在证监会处罚之前。1月17日,中信证券研究所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去年11月以来,券商行业累计上涨127%,目前行业平均市净率3.4倍,大券商市净率2.65倍,估值已处高位,政策信号预计将冲击股价,建议“短期获利了结”,下调行业评级至“中性”,下调所有个股评级至“持有”。

■股友 黄建

投资要趋利避害,决定风向的是性价比,需要跳出市场看市场。要警惕估值修复来时的摧枯拉朽,透支部分引发的减持同样难以预测,毕竟经济在下行区间,在市场一派喧嚣声中无视基本面是否会酝酿金融风险?产业资本近期纷纷借机减持回收现金,是否意味资本市场狂飙突进将很快付出代价?这些都值得警惕。

缺钱行业更需要减持

上市公司减持目的,通常有“补充流动资金”、“为上市公司提供借款支持”等字句。一些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逆势减持,有时真是因为囊中羞涩。从基本面看,产业资本更倾向于减持成长能力较差的股票,但成长性快的公司有时也面临资金需求的旺盛。

■南方基金 杨德龙

减持的“重灾”板块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都属于“缺钱”行业;二是股价涨幅过大。前者可能是主要原因,后者只是次要原因。减持额是增持额的2倍,说明股市过快上涨容易引发大小非的减持潮,因为会获得很好的减持价格。

■媒体人 安丽芬

中小市值股仍是减持重灾区,牛市氛围也挡不住股东的减持冲动。1月5日、6日,万丰奥威连发两份减持公告称,“万丰集团减持是为了补充流动资金、孵化新的优质产业,促进其战略规划的顺利实现。”新年伊始,利源精制两位高管、禾盛新材的高管都在套现;广聚能源、深南电A、丰东股份等5家上市公司也遭遇控股股东的减持,理由大多是股东“自身业务、经营需要、投资需求”等。

操纵股价成减持利器

如果说上述减持尚属合规的话,那么目前证监会严厉打击的各种“高送转”方案,大多被冠以“市值管理”的名头,以配合产业资本的高位减持套现,这就属于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范畴了。今年公布的高送转方案可谓令人瞠目,一堆的“10转12”甚至“10转20”的方案纷纷出台,看起来像“馅饼”,实际上却是名副其实的“红包陷阱”。

■资深经研人 熊锦秋

二级市场操纵者借“高送转”的机会炒作,可从中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但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还是大股东,通过高价大笔减持,数亿、数十亿的真金白银就落袋为安了,只剩下股民抱着一堆没什么价值的筹码在高位站岗。高送转对个人大股东还能起到避税的作用。送转的股票越多,应该缴税的股票占比就越少,应交税的股票市值也越少。

■媒体人 赵一蕙

伴随高送转公告的,通常是股价的大幅上涨。以转增比例最高的赛象科技、海润光伏为例,赛象科技从预案预披露至今年1月22日,涨幅达99%;海润光伏则是“见光死”,股价从1月开始拉升,到了1月23日公告当天,拉升一个涨停后,次日就掉头向下。海润光伏式的“见光死”行为备受市场质疑,原因就在于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和股价的提前大涨。

■股民观点

■中原晓散:作为产业资本,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企业值多少钱,这也是股市上涨反哺实业的具体体现。

■3C砖家:产业资本减持套现后,不会立即流入实业。

■朋友如云:股东减持后,股价持续拉升;增持后,股市跌跌不休。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周予樟:要是金融股再疯涨下去,怕是汇金公司也要加入减持队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