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盘县岩博村:今朝农民变股民 昔日穷村变富村

16.01.2016  10:21

人民网盘县1月16日电(王钦)“通过精准扶贫带动项目启动,就有老板愿意进山投资,让村民在家实现创业就业,这不仅盘活了基层资金,还有利于带动村民学习和创造。”贵州省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在村民眼中是个“大忙人”,事越多,她的干劲越足。

为什么变得这样忙?余留芬说,岩博村长期存在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土地少,种植结构单一和基础设施落后等贫困症结,要学会立足村情调动村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岩博村山高,路险。2001年余留芬刚接任岩博村党支部书记时,该村还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村集体账面上欠着几万元的外债,全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不通路、不通电、不通自来水成为该村发展的阻碍。

路不好,交通靠马驮,日子过得真苦!”听着村民们无奈的话语,余留芬和同事走遍了岩博村,翻山越岭实地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帮困方案,采取“企业捐一点、村里补一点、群众集一点”的方式,组织村民修通了进村的公路,并将国家的扶贫资金全部做好使用规划。

岩博村通过间伐林木、抵押贷款等方式,村干部带头筹集了22万元购买1500多亩林场,积累了村里的第一笔发展资金,并依托林场资源走上农旅结合发展路,兴建起藏龙山庄,发展农家乐,搞起了乡村旅游,林场成为了岩博村的绿色银行。

如今,昔日的贫困村产生了大变样,岩博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12000元上升到2015年的14100元,贫困发生率由24.8%减少到8.25%,预计在2016年底消除全村所有贫困人口。

岩博村实现从穷村到富村的完美嬗变,来源于资金、产业、劳动力的推动。余留芬积极倡导村民参与村企入股,带领该村村民筹资资金新建了小锅酒厂、矸石砖厂以及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让160户480人走上了农民变股民的致富路,该村全部产业年生产总值达到了8000余万元,村民分红达到26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