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多措并举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14.08.2015  21:01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14日电  为确保实现2018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越过低收入标准线,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江县紧扣“六个精准”“四个一批”“四个切实”,多措并举,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和大决战。

    围绕“六个精准”,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扶持对象精准。全面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围绕家庭成员、家庭收支、家庭基础设施、家庭社会保障情况、享受惠农政策等,精准摸清贫困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数据。精准做好贫困识别、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扶贫对象实行进退机制和动态管理。二是认真落实项目安排精准。按照抓大不放小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村施法、因户施策,全面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房、小康讯和小康寨“六个小康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产业扶贫和到村到户三者有机统一、高度融合。三是认真落实资金使用精准。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全运行机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四是认真落实措施到村到户精准。对贫困村通过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因村施法,对贫困户通过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因户施策。同时,围绕低保保生存、扶贫促发展、同步奔小康,扎实开展扶贫脱贫分类指导。五是认真落实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按照“一村一同步小康工作组,一户一脱贫致富责任人”的要求,选派145名机关优秀干部到145个行政村任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或“书记助理”,实现对贫困村、贫困户驻村帮扶的“两个全覆盖”。六是认真落实脱贫成效精准。对去年脱贫对象再稳定帮扶一年,以巩固减贫成效,对今年已落实的减贫任务对象,落实帮扶措施,使年初的预脱贫对象通过帮扶后,年底能够如期脱贫。

    围绕“四个一批”,大力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大力实施“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扶产业、强基础、提素质、优保障、抓改革、促开放、创机制,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被动式”“分散式”扶贫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扶贫转变。一是加快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帮助贫困群众“提素质”“换穷业”。整合培训资金和资源,对10万贫困人口开展1户1人培训计划,每年资助及培训2万人,推动贫困群众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二是加快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能增收”。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围绕“建房、搬迁、就业、保障、配套、退出”六个关键环节,对生活在深山区、生态脆弱地区等“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做到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三是稳步推进“两线合一、减量提标”,帮助“两无”贫困人口“脱穷困”“享公平”。加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精准公正识别农村低保对象和贫困人口,切实保障“无力脱贫”贫困人员基本生活,搞好兜底帮扶,加强沟通衔接农村扶贫对象退出和农村低保对象退出数据,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实施。四是大力实施医疗保障,帮助贫困群众“脱病困”“抑返贫”。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变、融合使用、各记其功”原则,统筹卫生计生、民政、扶贫等部门资源,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特殊医疗救助保障,实行医疗救助政策兜底,遏制和减少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围绕“四个切实”,落实强化组织领导责任。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健全扶贫开发考核激励机制,坚持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实行扶贫开发工作与评先选优挂钩,与效能考核挂钩,与干部选用挂钩的“三挂钩”制度。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增加贫困地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的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做法,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以财政扶贫资金为黏合剂,把各种力量汇聚到扶贫开发中来,促进扶贫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配套衔接,在制定行业规划和重大政策时,将保护贫困人口利益,促进贫困村发展作为重要方面予以考虑。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重点工作的任务分解、跟踪问效、督查督办、专门巡视、行政问责体系。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扶贫资金分配办法,实行“以奖代补”,对扶贫开发工作实绩好的多补,差的少补甚至不补,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益,促进扶贫责任有效落实。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财政扶贫资金监管机制,探索建立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与金融资源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识别瞄准机制,确保扶贫项目资金真正用于扶贫对象。建立和完善扶贫统计监测体系,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浓厚氛围。(吴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