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精准帮扶:要啥帮啥 干事成事

14.08.2015  13:37

    精准扶贫到户,今年黎平县共有200户农民种植韩国美艳朝天椒。图为龙额镇古帮村的农民准备把红辣椒运往外地。陆书明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14日电  今年以来,黎平县以“后发赶超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为中轴,构建以贫困帮扶村为重点、“百里侗寨”帮扶村为主体、“中部崛起”帮扶村为骨架的“三路并进模式”,创新开展精准帮扶活动,该县按照“一村一品”的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实施产业规划,该县整合资金主打“茶叶、油茶、中药材、优质米”四大产业,建成茶园面积达24.8万亩,油茶基地面积23.3万亩,中药材8万亩,优质米20多万亩。1至6月,全县干茶产量为3200吨,全年预计可产干茶1万吨,综合产值达8亿余元,仅此一项,带动6万户18万群众增收4亿元以上。

    黎平县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开展以“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促村域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促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行动。按照县扶贫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名单,将13.04万贫困人口和249个贫困村分解到乡镇。目前已经完成249个贫困村、贫困户40569户、贫困人口148727人的识别、村级公示、乡级审核公示、县级复审公告工作和基础数据录入国家和省级两个贫困人口管理平台。根据各个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缺乏技术的,农技人员实行一对一传授,缺乏资金的扶贫办、金融部门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

    目前,全县一万余名领导干部奋战在精准扶贫的一线上,了解到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求。真正做到“实施一户、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让每一个贫困户脱掉贫困帽,在小康建设中脱颖而出。如黎平县高屯镇中黄村五组农民欧国伟,想发展葡萄种植加工产业,因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投入而无法实施。黎平县农商行和扶贫办的驻村干部了解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后,当即给他发放贷款12万元,去年他用稻田种上了7亩高山葡萄,又用葡萄果酿造的纯天然葡萄酒销路很好,通过驻村干部的帮忙联系销售,大部分被县城的KTV老板购买,老板出售给客人消费最低价格60元一斤,欧国伟除去成本一年纯利润能在10万元以上。龙安村在村支书龙绍忠带领下,农商银行贷款9万元扶持9户贫困村民种植地菇14万袋,预计产量6万余斤,销往广东、福建等沿海大城市,直接收入可达30万元。黎平县的精准扶贫,资金、技术扶持到位,达到了干事成事,当年扶持,当年见效的目标。

    “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全力扶贫攻坚,矢志后发赶超,全面推进同步小康建设,构筑黎平人民同步小康的‘中国梦’,让全县53万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践行‘三严三实’的目的所在。”这是县委书记王茂才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脚踏实地,倒下身子,精准扶贫,抓出成效的要求。(陆书明 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