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在凯里举行 陈敏尔作书面讲话

17.11.2015  08:59

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在凯里举行

陈敏尔作书面讲话 柳斌杰讲话 罗黎明等出席

    搭建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对话平台,让美丽乡愁“看得见留得住记得起”。11月16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承办的以“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在黔东南州凯里市举行。

    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作书面讲话,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出席并讲话,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省领导刘晓凯、慕德贵、龙超云、蔡志君出席峰会。

    陈敏尔在书面讲话中说,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是民族文化的家园,是中华儿女的乡愁,也是多彩贵州的一张名片。贵州传统村落拥有各美其美的山水,具有美人之美的文化,富有美美与共的乡愁。近年来,贵州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村落文化精品,持续加强对传统村落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一幅“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水墨村落画卷正在贵州大地渐次铺展。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生动实践,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具体行动。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抓得更实,突出保护好自然风貌、建筑风格、民间风俗、民族风情和特色风物,更加注重规划引领,更加注重功能完善,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更加注重产业发展,让传统村落更加美起来、活起来、富起来,为原住民留下美好家园,为城里人留下美丽乡愁,为旅游者留下美妙回忆,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凝聚更多正能量。

    柳斌杰在讲话中说,传统村落是鲜活的“文化载体”,它的身上凝结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大量独特的乡土建筑、宗族传衍、村规民约、生产方式、历史记忆等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积极探索创新传统村落保护新模式、新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要坚持保护第一,切实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投入力度。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要突出依法保护,动员社会力量,形成保护发展的合力。

    峰会开幕式上宣布“贵州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联盟”成立并授牌,公布了2015年10个省级示范性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宣读了《推动黔东南苗族村寨侗族村寨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倡议书》和《“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宣言》。

    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杜晓帆等7位专家作了主旨演讲。

    来自国内外业界著名专家学者、传统村落的代表和致力于传统村落保护的各界人士、新闻媒体代表共500余人出席了本次峰会。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专家论坛、媒体论坛、乡域经济暨旅游发展论坛。(熊诚 陈丹 马丹 余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