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11.07.2016  23:07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记者 王小梅 实习生 李诗锐 颜晓芳)

7月6日,由省文化厅、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民俗学会、复旦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主办,2016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重要活动——“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州民族大学开幕。

  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的相关机构,以及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40余人出席此次研讨会,交流、探讨传统伦理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

  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集中区域。截至目前,贵州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侗族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5项140处,省级名录561项653处,市(州)级名录1000余项,县级名录4000余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02人。贵州还建立了国家级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处,省级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3处,省级28处;贵州率先在全国建成第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此次研讨会,受邀的海内外非遗专家齐聚贵州,深入研讨非遗保护的共识伦理与共享发展及联合国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对东亚国家的非遗历史及现代运用案例进行分享,探讨中国乡土社会的现代性价值与文化保护。为期3天的研讨会将延伸到黎平县地扪侗寨举行,专家们将走进田野体验贵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就以侗族大歌、苗族服饰、苗族古歌、苗族史诗《亚鲁王》、苗族芦笙舞、茅台酒酿制技艺等为代表的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