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节】 记者团,我们与体育节同行

14.11.2014  21:11

贵大新闻网讯(记者团 陆瑶 汪佳航 实习记者 丁雪微 付鼎 张圆 报道|摄影 杨柳燕 雷德盼) 11月13日,我校第十届体育节在北校区田径场拉开帷幕。田径场内,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田径场外,来各学院的同学们摇旗呐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的手里攥着纸笔,有的背着相机和电脑,遍及田径场内和场外,他们就是记者团的学生记者。

实习记者:赛场内外,报道赛事

文字记者查询资料,写采访提纲,在做着最后的采访准备;摄影记者则在寻找最佳拍照位置。

田径场里,文字记者早在终点等候,记录结果,采访运动员;摄影记者在中点、看台等视角比较好的地方拍照,他们活跃在每一个有比赛的地方,用笔、纸、相机记录下比赛最精彩的部分,们顾不上双手的寒冷,手握相机,调焦、对焦、抓拍、成像,每一个步骤都没有丝毫的大意,为观众们提供赛场瞬间。

第一次参加体育节,姚玉莹表示非常激动,她说:“活动很盛大,我很担心自己会采访不好,不能很好报道出这场比赛。人群特别拥挤,采访中常常要穿过层层人群,感觉好不容易,但是,我还是会继续努力的。”

“别以为我们只是拿着相机在玩儿,你们看着我们拿着摄影机特别悠闲的同时,我们都在关注着镜头外每一个瞬间,生怕因为自己的一个疏忽,就错过什么精彩的环节。”摄影记者谢依彤说。

王青青说:“我体育节前一天看稿子看到半夜,看了各种与比赛相关的稿件,为了体育节能多写几篇优秀新闻报道。”

老记者们:实习记者的坚实后盾

在体育节期间,老记者们既要奔赴比赛现场,即时调整采访活动,也要为实习记者提供帮助,解决他们在采访中遇到的困难,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实习记者由于缺乏经验,采访时信息量要么就是太少,要么就是不太准确,这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在写稿过程中,容易断片,容易出错的局面。此外,摄影记者在拍摄过程中,有时候会难以抓住重点,不能够很好的突出比赛的主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记者团的老人,我期待他们更出色的表现。” 陈瑶说。

新闻网:默默奉献的后勤力量

体育节开始前一天,新闻网的编辑们召开临时会议,就体育节期间需要注意的编稿细节展开了讨论。

据了解,体育节期间,新闻网编辑常常会加班到晚上十点甚至十一点,办公室关门了,就把工作阵地转移到自己的寝室,只为了能够及时发布每一条精彩的新闻。他们舍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加起了比平时还要长的班。

  “小记者们新点子很多,稿子都很新颖,但同时也需要向师父多多学习,揣摩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挖掘自己的特色,写出自己的风格。”新闻网编辑胡文渊说道。

场边观众:他们是一群可爱的疯子

为了全面掌握信息,他们赛前赛后奔波于田径场,赛前布置,赛后控制,比赛结果;为了最快报道,他们在大家都吃午饭的时候用冻僵的手指敲打着键盘;为了捕捉动人镜头,他们跟着运动健儿一起奔跑,在最恰当的时候按下快门。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疯子。”阳明学院刘祥宇眼中的记者团是这样的。“他们是疯子,因为只有疯子才如此执着。他们是可爱的人,因为他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对此稿亦有贡献:王瑶 但茜 丁宁 蒋佶宏 谢依彤)

【责任编辑:陆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