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信息公开改革:创新方式 扩大参与 增强实效

18.02.2016  13:03

  2015年,贵州省坚持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大力推进政府信息供给侧各环节各领域改革,以改革创新公开方式,以改革扩大公众参与,以改革增强公开实效,积极打造群众看得懂、听得懂、能监督、好参与的政府信息供给平台,探索建立“发布+解读+回应”三位一体的政府信息大公开体系,有效保障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遵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中,由于政府信息过于繁多,难以穷举,《条例》虽然要求主动公开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信息,但公开范围没有具体标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常常难以把握和操作。针对这一问题,贵州省主动变革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界定方式,以环保厅、交通运输厅、旅游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四家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省直部门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非公开信息目录管理工作,发布了包含28项信息的非公开目录,逐项列出依法依规不予公开的信息清单,运用“排除法”对清单以外的信息集中清理公开,促进试点单位主动公开信息数量同比增长30%以上,有效扩大了政府信息供给,提升了政府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水平。

  创新使用“年度重点统一部署+工作提示专项调度”的方式,贵州出台《贵州省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提出全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5个方面21项主要任务和措施,逐项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编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示21期,逐项推进权力清单、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2015年,贵州省再次对省直部门310项行政许可事项和28项非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调整公开,对2014年版权力清单包含的2110项行政权力进行了重新分类、调整和公布;108个省级部门向社会公开财政资金信息,是2012年的3倍多,省委部门、群团组织首次向社会公开了财政资金信息;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均在网站设置住房保障专栏,全面公开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建设情况及保障性住房分配房源、分配结果等信息。2015年全省主动公开信息预计将突破600万条。

  2015年,贵州省将基层监督作为健全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的关键环节,以提升基层群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用户体验”为目标导向,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监督员制度,围绕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医疗养老、低保扶贫、危房改建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招募监督员对政策依据、标准、程序、结果等公开情况实施监督,全省共招募监督员1.9万余人,其中94.05%来自村、社区和企业一线,广泛覆盖县、乡、村各个层级,以及公务员、工人、农民、村干部、企业家、律师、教师和民主党派人士等10余个行业和领域。

  贵州省坚持将政策解读与相关工作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一方面,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法规出台时,通过发布权威解读稿件、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等多种方式,及时做好科学解读。同时,运用图片、图表、图解、视频等可视化方式,增强政策解读效果。全年组织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养老金并轨、不动产登记等60余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另一方面,贵州省在全省组织发布了惠民政策明白卡“升级版”,集中优化更新惠民政策内容。通过“升级版”明白卡对现行惠民政策进行全面解读,不仅让基层群众对自己该不该享受、该享受多少一目了然,而且让基层群众投诉有门、监督有效,确保了涉及民生改善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不折不扣执行。

  贵州省将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回应—跟踪”有机结合,对于公众普遍关切的民生问题,按照第一时间捕捉、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回应的要求公开相关信息,努力做到及时在场、天天在线,权威声音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行。2015年5月,“中国·贵州”网开设了“热点回应”专栏,对重要政务舆情、重大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予以权威回应,半年内发布回应信息230余条,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为群众提供客观、可感、可信的信息解疑释惑。如央视“3·15”晚会曝光省外部分企业使用“调和汽油”冒充93号汽油销售后,贵州省很快组织公开了80家加油站的风险监测结果,并在报纸上公布了3家存在问题的企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尽可能让公众对涉及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记者 韩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