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勇副厅长在遵义医学院党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21.07.2014  12:58

  (2014年7月9日)


同志们:


  自2011年初我到厅里工作,就开始联系遵义医学院。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遵照省委教育工委的要求,这种联系更加紧密了。6月以来,我和联系贵校的吴嶷晖处长认真审阅了同志们的对照检查材料。还记得,看到晓苏同志剖析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我将一以贯之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保持和发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站好最后一班岗,搞好传帮带,直至离开工作岗位。”深深为之感动。这是一位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全部青春和智慧的老共产党员,在将要离开领导岗位时的深情告白。值得我们年轻干部认真学习。下面,我讲两点意见供参考。


  一、基本评价


  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氛围好、质量高,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准备工作充分。大家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讲话和赵克志同志、张维庆同志指导息烽县委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讲话,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在查找问题上,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按照“六个查一查”、“八个照一照”、“四个剖一剖”的要求,以焦裕禄、文朝荣为“镜子”,拿出了揭短亮丑的勇气,认真征求意见建议、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二是开展批评真诚。大家联系实际,直奔问题、直截了当,摆事实、举实例,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这一个”,有内容有特点;坦诚地提出尖锐批评,提出改进意见,有辣味,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三是边学边查边改。大家畅所欲言、谈心交心,促进了团结,营造了和谐干事的氛围;针对 “四风”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整改措施和方向,立改立行,标本兼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四是还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感觉更像地方党政机关的民主生活会,而高等院校班子的特点不够突出。如果谈行政工作的同时,再多谈点教育教学;谈工作缺失的同时,再多谈点人文关怀;谈具体问题的同时,再多谈点思路谋划就更好了。


  二、十点建议


  高等学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发展、文化传承、思想创新和对外交流等六大基本功能,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高校党委班子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把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用优良作风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是凝聚人心。站在政治家和教育家的高度,深刻把握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关注思想、思路,关注感情、心情,关注高度、宽度,提高党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永春同志在全省高校换届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党委书记要做懂教育的政治家,校长要做懂政治的教育家。讲得非常好,给书记、校长一个清晰、准确和科学的定位。称为“家”就要懂得按规律办事。


  什么是教育规律?最大的教育规律就是,教育从来都是人与人的活动,离开了人本身就没有了教育。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的。对学生是这样,对教职员工也要是这样。


  做人的工作就要弄清楚人是什么,要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从人性出发做人的工作。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人的需要和追求,人在满足了衣食住行之后就需要被人承认和尊重。今天在大学里,多数人已经不用再为温饱而奔波,人性的需要更多地集中在精神层面,钱和物质条件不再是工作和成长环境的第一考虑。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要更多地关注精神需求,多考虑“形而上”的问题。


  很多年前,陈寅恪先生讲:大学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现在我们不这样讲。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要求大学要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讲得更全面、更到位。大学要有思想,没有思想就不叫大学,没有思想就办不好大学。要用思想凝聚人心,思想统一后的团结才会靠得住,才会超越个人的局部具体利益。要用发展思路凝聚力量,思路清晰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感情就是立场,立场有距离就谈不成感情。群众路线教育就是要解决与群众的感情问题,要查一查立场。心情就是氛围,知识分子讲究精神生活,心情不爽就不会有干事创业的氛围。要站得高,为国家和民族培英育才,为科学事业奉献智慧和力量。思想要端正,思路要正确。要胸怀博大,对师生、对同事,包括民主党派和离退休人员,都要心怀真诚包容、宽容、厚道。


  二是集中整改。紧紧抓住教育实践活动的难得机遇,立行立改,开展“问题集中整改月”活动,把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尽快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给群众一个交代,为新一届党委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让省委省政府放心。


  教育实践活动无非要解决四个问题:思想偏差、感情隔阂、心灵失衡和工作困顿。通过活动,我们端正了思想、融洽了感情、“重启”了心灵,最重要的要落实到工作中。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逐项细化落实整改措施,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群众和班子找出来的问题,如刚才好几位同志都谈到的绩效工资等问题,趁势借力,一揽子解决。大家找出来的许多问题,要根本解决往往需要上级部门和地方或兄弟单位的支持帮助,平时不易协调,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可能就比较容易了。因为这是群众的诉求,活动中各级、各地都必须回应,否则就无法向群众交代。学校能不能用一到三个月的时间,成立一个专门的班子,对照问题清单,一件一件来,一事一事清,努力破解难题、兴办实事,把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所有问题,都给全校干部职工一个明白的答复。


  三是依法治校。树立法治观念,认真研究社会主义高校治理之路,做好顶层设计,落实《高校章程》,处理好党与政,教与学,校与院,教学、科研、行政和后勤等的关系,提高管理水平,理顺治理结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要效益。


  高校是基层,却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基层,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基层。在这样的单位,倡导法治,依法治校,不仅是本身科学管理的需要,更是配合中央落实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重要遵循。要按规矩办事,用制度管人,把程序看得比结果还重要,法治精神就会在提升高校治理水平的同时,走出校门,示范社会,从高校辐射社会,给全社会带来正能量。


  高校党委与行政的关系,教课与学习的关系,咱们学校与附院的关系,等等,都十分关键,处理不好,学校要乱,有了制度,照章办事,就好解决。


  四是科学规划。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宏观统筹,清晰定位,加强战略谋划,完善学校发展规划。


  要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刚才大家也谈到,前几年,为办“综合大学”,还是升为“医科大学”,有纠结。现在理清楚了没有?是大家都清楚了,还是少数人清楚?要主动向市委、向省厅汇报请示,拿出一个各方包括学校离退休人员都认可的意见,形成共识。全校上下目标唯一、目标一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算目标再远也有实现的那一天。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明确了才好奋斗,才不会瞎忙。


  关于咱们学校的发展定位,我看,首先要弄清楚10个维度的问题。1,在全国医科高校中,我们怎么定位;2,在全省高校中,我们怎么定位;3,在省内的医科高校中,我们怎么定位;4,在遵义地区的高校中,我们又怎么定位;5,三个校区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协调发展;6,五个附院又怎么互相支持、形成品牌、科学发展;7,附院在省或地区的区域医疗规划和医院布局中的位置;8,教学与科研中,医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9,学校内医药学科内部的分支怎么统筹;10,其他如对外交流、开放办学方面怎么着力。


  五是“破常”发展。根据自身特点和定位,打破常规,单兵突围,异军崛起,敢于尝试,敢于涉险滩,做前人和别人未做过的事、不敢做的事。


  一般我们常讲:跨越发展、超常发展,跨越、超常多是形容速度快,纵向的、历史的比较。我讲“破常”发展,主要是强调在工作格局、发展思路等横向坐标上,要谋求突破常规认识、常规模式。作为省直高校,遵医不在省会,发展的条件与其他省直高校相比,先天不足。这就要求不能简单按常规常理来发展,先讲六个突破吧:1,原有专业怎么突破?要差别式发展。都是医学院,怎样有遵医自身特点,与别人有区别,而非同质化;2,新建专业如何选择?应前沿式发展。如果要新建专业就一定要选最前端的,抢占先机,而不步人后尘;3,珠海校区怎么办得更好?刚才几位参与过珠海校区工作的同志都讲到,珠海市现代制药业十分发达,市委市政府很希望我们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多做贡献。作为在珠海办学的唯一一家医药高校,应该大有作为;4,附属医院怎么发展?咱们的附院有多种类型,直管的、联办的、协作的,可不可以集中力量形成品牌,创建类似“遵义医院”集团这样的医院连锁管理机构,把我们的医院办成全国品牌?5,省内地方医院托管怎么发展?咱们已经托管了几家地方医院,但经济效益不是很好,以后,希望我们托管的地方医院还会有。怎么既为民服务、扩大学校影响,又能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值得研究;6,如何办好几个非医药类的学院、学科?“升大”对学校学科的多样化有硬性要求,必须办好非医药类的学院、学科。前年我就提过,是否可打地方“特色牌”,成立诸如“长征学院”、“红军学院”和“高尔夫学院”等特色学院,与人民大学和国防大学等单位联办。刚才同志们谈到,遵义文学院落户这里,而不是依常规常识放在遵义师范学院,就是很好的突破。


  六是服务地方。植根遵义,链接珠海,辐射全省,主动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融汇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与地方互相促进、互相成就。


  高校与驻地的关系,一般有四个方面:一是高校促进地方发展。高校提供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人才,这也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二是地方促进高校发展。地方把高校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发展规划中会对高校提出具体任务。这些任务,是高校发展的使命、压力和方向,更是发展的动力;三是高校成就地方。大学不仅要为地方培养人才,还要成为地方的文化堡垒和精神高地,是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历史上,很多地方都有“以校兴城”;四是地方滋养高校。地方不仅以人财物的供应哺育高校,同时用地方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参与构建了学校和学子的“人文骨骼”。


  七是“立德树人”。明确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接班人。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重视学校内涵发展,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核心,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离开了学生,离开了育人,学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要重视学校的育人功能,在全校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由于基础教育的育人任务完成得不好,高等教育的育人任务尤其繁重,很多在中小学应该解决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往往都堆积到了大学,加重了大学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到压力。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不是全民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精英教育。对于精英的“德”的要求,与全民是有所区别的,水准应该更高,任务当然就更重。


  要认识到立德树人是系统工程。学校和社会、学校的各个部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境,都是育人系统相关联的因子,注意统筹和发挥系统功能。要掌握信息时代互联网下的师生心态,善于运用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手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关注师生学术品格的养成,重视党员干部的政治品德。学术品格,重在严谨、诚实。干部的德,忠诚为要,要听党的话,与上级组织保持一致。


  八是提升质量。倾注更多的心血于教学和科研,特别是教学,努力用好改革这一关键一招,在管理、师资、教材、教法、实习、学科和信息化等多个维度,不断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质量这个高校的生命线,生命常青、活力常在。


  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要处理好学校外延建设与内涵发展、近期发展和长远目标、传统模式发展和转型跨越发展的关系。控制好适度的办学规模,合理整合办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


  谈教育教学,大家是行家里手。质量对一个学校的意义更是不用多讲。在这里我点四个问题:一是要划清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减少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过多干预,将“教授治学”落到实处;二是教授和领导都要上讲台,特别是要上本科生的课,这既遵循了教育规律,体现了医药科学的实践特性,又落实了群众路线;三是高校也要搞课改,提倡对话式、启发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和“翻转课堂”,激活学生;四是鼓励学科融合、“博雅教育”,在文理兼通、医药贯通的基础上,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全科医生。


  九是建好学风。深入改革学科设置和课程设计,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不断锤炼师生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严肃学校的教学、科研纪律,在虚与实的两个方面落实学风建设任务。


  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地指出,学风是思想方法问题,是立场态度问题。在高校,学风不仅是学生和学术的事情,而是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方法、工作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情感立场。


  当前,学术行为不端、学术风气浮躁,师生中治学不严谨、读书不认真的现象,在高校时有反映。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看问题偏激、做工作漂浮的情况,在高校也非个别。这些都是学风不端的表现。要从源头抓起,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监控整个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不仅关注教育教学的成果,更要注意过程和状态。


  十是优化“环境”。坚定自尊自强的信念,而又主动地、谦虚地、诚恳地,主要领导亲自作为地,加强与上下左右各个方面的汇报、沟通和联系,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福祉,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现今医科大学承载了社会矛盾最集中的三个问题:就业、看病、上学,而遵医又因为是不在省城的省属院校和历史上与大连医学院的关系,成为矛盾更为集中的地方。校地关系、新旧矛盾、省地距离、医患关系,错综复杂,迫切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和方法,既坚定信念、充满自信,又放低身段、转换角色,去营造环境、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这里特别强调主要领导亲力亲为,代表学校与外界沟通协调,是主要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认真做好学校党委换届工作。今年省委作出了高校党委集中换届的决定。学校党委换届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全面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全省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学校党委要以此次换届为契机,认真谋划好未来5年的工作。


  希望学校党委班子,将本次民主生活会作为新的出发原点,遵循省委省政府对全省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总思路、总部署,按照省委督导组万能组长的要求,抓好学校二级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用教育实践活动所焕发出来的新活力、新作风,推动遵义医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教育厅也将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继续关心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继续支持学校的事业发展。


  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接下来,省委督导组万能组长要做点评,大家要以万能组长的讲话为准,抓好贯彻落实。

 

 

 

(责任编辑:gzsedu_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