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发言摘编

02.07.2014  11:56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发言摘编


编者按

  6月26日至27日,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在铜仁市召开。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在批示中指出,中药材产业是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贵州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发展中药材产业得天独厚、前景广阔。近年来,全省中药材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种植规模稳步增长,扶贫效益逐步显现,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遵循山地经济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把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建设全国中药材大省和民族药业强省,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本报特刊发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部分发言摘编。

副省长刘远坤: 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我省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丰富,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发展中药材产业,我们有优势,有基础,有市场,有前景。准确把握形势,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药材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产业。近年来,我省把中药材种植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药材适合山区、半山区、荒山区种植,而这些地方恰恰是信息较为闭塞,交通较为不便,农民就业门路不多,收入较低的区域。在这些地区发展中药材生产,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发挥了土地的产出效应,而且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种植中药材,亩净收入可达到1000多元,比水稻、玉米、烤烟的收入都要高。施秉县是中药材产业重点县,农民从种植中药材中获得的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许多农民靠种植中药材脱了贫,致了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中药材产业是做大新医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产业。中药材产业是我省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是新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医药产业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各种新药研发、生产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不可估量的。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新医药产业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来抓。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300亿元;现有药品生产企业155家,其中中药材加工企业就有120家;上市的5家企业,全部是中药材加工企业。作为新医药的重要支柱,中药材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具有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基础。在新医药产业发展中,我们要依托益佰、百灵、信邦、同济堂、景峰、神奇等中药材加工重点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带动中小医药企业集聚发展。要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良好气候条件,推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等开发及产业化,积极发展康复疗养、养生养老、运动保健等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

  中药材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优势的绿色产业。我省山川秀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93%,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石漠化问题突出,生态建设和保护尤为重要。杜仲、黄柏、厚朴、吴茱萸、刺梨、花椒等多年生木本药材,既是经济林木,又是生态林木,是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不亚于生态林。金钗石斛、淫羊藿、天麻等喜阴类中药材可以进行林间套种,不与粮食争地。实行退耕还药、荒山种药、野生中药材保护抚育和低效经济林改种,每年可为全省森林覆盖率贡献0.2个百分点,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佳结合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态保存良好的优势,做好山地资源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采取林药结合,草药结合,粮药结合,果药结合等模式,将种植基地与文化、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用有限的耕地填饱肚子,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增加“票子”。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快建设中药材产业大省,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大宗药材品种和中药材、名牌中成药骨干企业,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中药材产业大省。工作目标是在2013年的基础上,实现“两增加、两达到、一确保”。“两增加”即:中药材总产值从162亿元增加到260亿元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从300亿元增加到800亿元(其中:中药材及加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大健康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200亿元)。“两达到”即:中药材种植和保护抚育面积达到600万亩,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级的中医药大集团1家,50亿元级的中医药集团3家,10亿元级的中医药集团10家以上。“一确保”即:确保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来自中药材产业。

  各地特别是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县,要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大力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大力推进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进综合开发,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健康产业发展,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坚定信心、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新局面,为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 产业扶贫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取得良好开局之际,在加快推进贵州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建设的关键阶段,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落实新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办发25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

  贵州正在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和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每次来贵州,都强烈地感受到,贵州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奋勇争先努力实现后发赶超的劲头十足。省委、省政府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产业扶贫工作中,从贵州实际出发,提出着力打造“烟、酒、茶、游、药”五张名片,并将其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形成了一整套清晰的发展思路,显示出贵州跨越式发展的崭新态势。

  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挖掘发展潜力、培育发展活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性举措。近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贵州作为自然生态省、资源富集区和多民族聚居地,在转型发展中具有多方面后发优势,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努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贵州省以全新思路、创新方式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带动农户达到300多万人,带动贫困人口100多万人,已成为贵州省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治理生态和绿化环境的生态产业,建设同步小康的和谐生态产业,促进产业健康和创造幸福的战略产业。这对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产业扶贫都具有启示意义。希望贵州能够以这次大会为契机,继续做大基地、做强品牌、做优产品,积极探索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有效提升产业化水平的新举措和新途径,为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司长黄璐琦: 摸清家底构建平台加快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历来高度关注和支持贵州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支持贵州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和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将贵州省纳入中药资源普查和中药材种子种苗保护重点工作省。同时,贵州省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协商签署《加强中医药产业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期通过项目支持和促进贵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今后,国家局将继续支持和促进贵州中医药事业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已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在全国占有了重要地位。建议继续深入做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加快建设规范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抚育重点品种;建成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站点,构建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中药材产业是符合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已进入一个跨越式的良性发展时期,相信通过此次会议,将进一步推进贵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也将对全国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省扶贫办主任叶韬: 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富民生态产业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中药材大省和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定位,为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我省富民生态产业,省扶贫办在职责范围内将突出抓好黔药“第一车间”和市场建设两个环节,积极配合省直相关部门共同做强“黔药”,打造新医药产业。

  第一,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大健康、大品种、产业扶贫、山地特色”的发展模式,修改完善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以市场需求和生态效益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支撑,以园区规范建设为示范,以聚力打造品牌为重点,集中发展中药材生态产业大品种,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经济、社会、扶贫和生态综合效益,促使中药材生态产业成为带动我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并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

  第二,做强中药材重点县。大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做强做大中药材重点县。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加快建设一批GAP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更多贵州道地中药材通过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同时,鼓励和引导中药材种植和制药企业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力争在全国形成诸如施秉太子参、德江和大方天麻等贵州原产地品牌产品,不断提高我省道地中药材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重点打造以大方县、德江县和雷山县等天麻为中心的天麻种植区,以施秉县、黄平县为中心的太子参种植区,以剑河县、丹寨县等为中心的钩藤种植区,以赤水市为中心的金钗石斛种植区,以绥阳县、安龙县等为中心的山银花、金银花种植区,以石阡县、松桃县、修文县等为中心的丹参种植区等,推动种植规模向10万亩和20万亩级转变,形成集中连片跨区域发展产业格局。

  第三,推进示范园区建设。以园区为平台,抓好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中国药材总公司、中国中药和香港培力集团等知名药企落户贵州,共建园区、共建基地、共建加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围绕基地建设,园区建设,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快推进施秉、独山、七星关区等11个省级中药材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一批重要中药民族药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中成药提取、原料药、大健康产业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

  第四,加大资金项目投入。围绕道地药材、大宗品种和本地医药企业原料用药,择优选择主栽品种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对重点品种的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的财政扶贫资金通过连续4年的扶持,培育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道地、大宗、常用、特色中药材大品种。

  第五,抓好中药材物流园建设。坚持用产业化的理念推进市场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主体、基地建设”的方式,推进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品牌化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对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新医药产业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省内大型中药材物流园,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争取贵州道地中药材品种及其产品更多进入国家标准、国家药典和医保目录。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舒立志: 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建设

  围绕源头环节,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建设。从保护、改善药材生态环境入手,按照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及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导原则,进行种质优选、良种繁育等方面研究,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SOP(标准操作规程),保证生产出优质、高产、稳定的药材,并通过GAP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药材生产的管理水平。促进现代中药饮片的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引进中药饮片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我省现代科技中药饮片的标准化和产业升级。启动《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饮片质量标准》修订工作,为中药材、民族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种植、研制、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监督管理提供科学合理全面的依据和法定的质量控制。

铜仁市副市长肖洪: 依托特色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近年来,铜仁市立足于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明确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富民支柱产业来培育打造,实现了中药材产业加速发展。2013年,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50.03万亩,中药材总产量15.1万吨,总产值实现24.25亿元。初步形成了“育、种、产、加、销”完整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体系。

  坚定不移地在布局上抓区域化发展战略。从优化区域布局开始抓起,围绕“两山两江”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中药材产业主打品种,规划布局“梵净山特色中药材规划区、佛顶山特色中药规划区、乌江河流域特色药材区、锦江河流域苗药种植区”四个中药材产业区域带。依托5个中药材产业重点县项目的实施带动,目前已在全市形成了四条中药材集聚发展产业带。

  坚定不移地在模式上抓创新发展战略。2013年全市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中,以中药材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有3个,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中药材生产基地10万亩。通过抓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行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立体发展、景园结合等方式,在玉屏、松桃、德江、沿河等县实施立体高效“林药套种”、“果药套种”、“药药套种”等模式。按照“农旅一体化、园区景区化”的要求,打造了玉屏朱家场、松桃正大和长兴等现代高效农业与中药材产业休闲旅游观光园。园区成为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核心聚集区、先进科技转化的中心区、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区、精准扶贫的示范区、新型农民的培养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成为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载体主平台。

中国药材总公司: 坚持民族药业特色优势

  “十二五”时期,是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可以说,在当前国际国内医药产业大背景下,中国药材公司当前与省政府签订《共建中医药产业基地战略合作协议》正当其时。作为中国中药旗下一员和贵州民族医药行业的一分子,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的发展是中国药材公司的一个重点。中国药材公司将和贵州省一起,密切配合,加快进度,共同推进“贵州省中国中药同济堂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基地项目”落地省会贵阳,力争到2020年实现100亿产值。

  当前医药产业发展尽管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市场为贵州医药企业提供更多的是发展契机。只要紧密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以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和民族药产业化作为贵州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牢牢坚持打造贵州民族药业鲜明的特色优势,坚定以“大企业、大品牌、大产品”为发展方向,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全国范围内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民族医药产业格局,实现省委、省政府的既定战略目标。

百灵药业: 中药大品种引领药材大产业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医药产业的规划,到2017年要实现中医药产业产值800亿元力争1000亿元,中药材种植500万亩面积的目标。我们更加坚定中药材大品种引领种植产业大发展的方向,为此建议:

  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培育优势企业,加强对龙头企业在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方面的政策、资金扶持。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支持龙头企业申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强对中药材加工及贸易的引导和支持。

毕节市: 科技兴药推动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

  近年,毕节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中药材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增强。大方天麻、圆珠半夏,赫章半夏获得国家地理产品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筛选出“乌秆天麻”优势资源,鉴选出半夏“白麻芋”、半夏“黑麻芋”、“封丘银花”等优良资源;制订了大方天麻、赫章半夏的GAP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和地方质量标准;完成的“喀斯特山区道地中药材半夏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天麻原生环境种植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同时,成立了市级药用植物研究室和中药研究所,中药材研发队伍日趋壮大。

绥阳: 打造山区特色金银花产业

  近年,绥阳金银花产业快速发展,创办了全国首家金银花主题创业园、产业园,获得“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收购中国金银花交易网,成功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金银花论坛,成功与贵州百灵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郎笑笑、实心人等金银花产品成功上市,中华老字号老谢氏蛋糕、菲律宾日化等一批企业即将入驻园区并进行新产品开发,极大地提升了绥阳金银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玉屏: 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促进产业发展

  玉屏自治县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农户以荒山荒地入股,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施油茶种植及管护,鼓励农户在入股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射干、太子参,增加农户收入。油茶收益后,农户还可与公司按利润的3:7比例分成,充分发挥项目效益与贫困农户利益机制的有效联结,确保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实现精准扶贫。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高速公路新建20191011)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高速公路加油站符合《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投资主体变更20191011)
现对拟变更投资主体和重新核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商务之窗
关于促进贵州农产品市场销售项目拟奖补企业的公示
为充分发挥餐饮业对贵州农产品的消费扶贫作用,商务之窗
杨明凤二级巡视员赴从江县开展商务扶贫工作调研
   为贯彻落实省纪委夏红民书记在省直部门支持保障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快速干道新建20190916)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快速干道加油站符合《贵州省新增道路加油加气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
省商务厅机关第四支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组织生活会
根据《省商务厅关于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组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投资主体变更20190909)
现对拟变更投资主体和重新核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