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四个结合六项措施”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08.07.2015  16:25



织金县以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为出发点,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移民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为目标,采取“四个结合”和“六项措施”,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稳步推进。

 

        “四个结合

        一是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针对全县城镇化率不高刚和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现状,整合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推进城镇化建设。根据各安置点实际,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打造“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集约化安置点。

        二是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壮大安置点附近产业园区规模,优先安置搬迁贫困农户进产业园区就业;通过政策扶持,鼓励搬迁农户进入产业园区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其从事农产品加工、产品经营、餐饮、运输等行业,并在税费、金融等政策给予优惠扶持,有效促进安置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整合涉农部门扶持产业项目,加大产业培植和产业整合力度,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党支部)+贫困农户”的经营模式,对搬迁农户进行产业技能培训,增强生产生活技能,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实现搬迁农户发展有基础、致富有保障。

四是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旅游带动、体现特色、整体推进”的原则,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发展地方民族特色新村寨,打造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建立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特色、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新型安置点旅游线路板块,把安置点建成宜居、宜游、宜商的新集镇。

 

        “六项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领导小组,下设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办公室,负责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制定、项目管理和相关业务工作等。

        二是科学编制规划。由县住建局牵头,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办、农牧局、林业局、扶贫办、水利局等有关部门配合,对移民安置点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进行科学综合规划,指导安置点综合建设。

        三是严格实行招投标和监理机制。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出来后,通过张贴公告和在网络媒体上公布招投标公告等形式进行招投标,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进行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合格,资金合理使用。同时成立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理事会,选出群众信赖的人员担任理事长,严把工程进料关,认真核查木料、沙石、水泥等材料,切实加强质量监管,确保把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成为放心的工程。

        四是强化督查调度。通过召开协调调度会,及时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将工程建设督查作为全盘工作重点,每三天收集一次工程进度,每周进行一次以上督查,县实绩考核办按倒排工期计划对乡镇进行动态跟踪考核督促,切实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五是强化搞好宣传动员。为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得到搬迁,县生态办编制了宣传方案,乡镇采取张贴宣传资料、走村窜寨、入户动员和召开群众会等形式,向广大符合条件的群众宣讲扶贫生态移民的目的意义、补助标准、建设模式、扶持政策、发展远景等,让群众充分了解扶贫生态移民的相关政策和优势,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均纳入搬迁范围,切实做到应搬尽搬、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六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出台相关后续扶持政策,解决搬迁农户后顾之忧,确保搬迁农户“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据统计,织金县自2012年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以来,全县共实施了桂果、猫场、实兴、后寨、板桥、牛场、中寨7个乡镇的生态移民工程,共涉及搬迁农户1901户8522人。其中,桂果镇于2012年启动实施,移民362户1550人,目前移民住房362套均早已全部完工,移民已入住;猫场镇、实兴乡、后寨乡于2013年启动实施,共计划搬迁724户3200人,新建移民住房724套,已完工入住;板桥乡、牛场镇、中寨在2014年实施,共计搬迁815户3772人,目前住房累计完工589户6146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