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看法”精准扶贫 促贵州迤那贫困村两年实现蜕变
图为今天莲花村新貌。 贺俊怡 摄
图为莲花村村民新居。 贺俊怡 摄
图为李涛和村民们查看玛咖生长情况。 贺俊怡 摄
中新网贵阳1月31日电 题“四看法”精准扶贫 促贵州迤那贫困村两年实现蜕变
记者 张一凡 见习记者 张丹莉
走进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莲花村,干净的乡村公路直通到一幢幢两层的白色小楼,“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够住上今天这样的房子。”村民李成勋在院子里晒着冬日的阳光,用竹子编着将要在春耕时使用的农具。
“以前这里都是泥巴路,脚踩下去泥都快到膝盖了,你看,现在都是水泥路,干干净净的,种出来的洋芋也不用再背出去买了,直接可以用车拖出去了。”村民廖二凤笑着说,以前的土坯房,屋里只能站两三个人,现在都是宽敞的两层楼了。
2011年1月贵州省开展的“四帮四促”活动,以“处长下基层”、“二万干部下基层”和“省直部门挂帮联系县”为主要载体,组织机关干部分批到所有行政村,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服务群众。之后两年扶贫力度不断的加大。2014年,为了实现全省所有贫困村驻村工作组全覆盖,贵州加大了驻村干部选派力度,以教育实践活动、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为切入点,统筹选派55864人组成了省直机关同步小康工作队,分成11590个驻村的工作组遍布在贵州的每一个村。
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信息研究处的李涛2013年2月作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的一员,被派驻到了莲花村。当时整个莲花村打不出一口井,饮用水要到离村子2公里远的地方去挑,生态环境非常的脆弱,基本上没有什么树林,看到的都是一片荒土,住的全是土坯房,有的还开了裂缝。看到这种情况,队员既心酸又心凉。
这种大面积的贫困下如何开展扶贫呢?经过苦思冥想,同步小康工作队与当地干部群众总结出了“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精准扶贫四看法”,通过看贫困对象住房条件及其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通过看贫困对象现实的耕地拥有及收成情况和生产生活条件估算贫困程度;通过看贫困对象今天劳动力的强弱和掌握生产技能情况估算贫困程度;通过看贫困对象明天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掌握科技知识情况估算贫困程度。确定贫困户后,李涛和队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培训到村到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致富思路和药材种植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村民的思想转变了、信心普遍提高,过去的‘要我做’变为了今天的‘我要做’,过去的‘要我富’变为了今天的‘我要富’。”迤那镇镇长穆青林介绍,如今求变求富的心理已经成为莲花村村民的共识,也成为了引领莲花村在下一步创业致富路上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
“村民首先要努力向上爬,政府在下面推一把,他就上去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思想一定要走在政府的前面,不能等着政府牵着走。”把村民的信心提上来后,李涛又在迤那与贵州百强集团、云南云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苍南县啊哩啷中药材有限公司之间沟通、协调30余次。经过反复协商,成功引进百强集团在迤那镇投资510万元建中药材加工厂,并邀请云南云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到迤那镇提供免费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先后举办地头现场培训7次,带领莲花村村民种植党参、玛咖,受益村民达850户2500多人。
药材种植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莲花村村民的收入,让他们初步摆脱了贫困。不过,当李涛看着村民们种出来的玛咖直接出售,附加值很低时,又主动操心起了药材的包装和销售问题。近日,李涛专门带着村民前往云南昭通,与当地的企业达成了生产包装的协议。
“这个项目谈成了,药材加了包装,价值就不一样了,一斤可以多赚几十块不等的利润呢!”李涛说,现在莲花村村民种植玛咖340亩,预计直接经济收入可以达到440余万元,包装谈好了又可以增加一笔收入。
“我们村来了个省城的大好人。”李涛付出的辛勤和汗水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他也和这片土地建立了深情厚谊,在2014年1月,原计划帮扶一年就能回到“省城人”生活的李涛,由于难舍和乡亲们的感情,申请继续帮扶一年,而今第二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已接近尾声,但是他又提交了第三年的继续驻村扶贫申请,“趁现在还年轻,想多做一点。”
同步小康工作队卓有成效的工作,激发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闯出了一条喀斯特地区精准扶贫的新路子,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迤那经验”。迤那镇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16.14%下降到2014年的11.2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3036元增加到2014年的7035元。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建成通村公路134.5公里,通组路331.62公里,建成水利工程12个,修建小水窖1100口,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文化服务中心300平方米,生态公园、文化广场14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