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蔚:听听不一样的贝多芬

12.03.2015  01:33

小编的话 听过贝多芬雄健伟岸的《英雄》《命运》《合唱》交响曲,也要听听他的钢琴奏鸣曲、弦乐重奏,甚至长笛、曼陀铃等器乐作品,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贝多芬。

贝多芬是大海

刘 蔚

最初决定买下这套法国EMI的50CD贝多芬全集,是因为其中有法国著名指挥家克路易坦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9部交响曲,以及他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克路易坦是我十分喜欢的一位指挥家,他是第一个与柏林爱乐乐团演出与录制贝多芬9部交响曲的非德奥系指挥,他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公认的同类录音中的佼佼者,以前EMI出过单张唱片,惜乎失之交臂,因此,买下此套贝多芬全集,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况且,从国外网站网购的这套唱片集,价廉物美。面对如此诱惑,你根本无法抵抗。

贝多芬全集50CD套装到手后,自然先将他的9部交响曲和小提琴协奏曲听一遍。克路易坦处理“乐圣”的这些经典作品时,在保持其原有的英雄性与戏剧性特点的基础上,还赋予了它们优雅高贵的色泽,充分发掘了作品的歌唱性与抒情性,独具特色,韵味悠长。

听完唱片,再看看目录,忽然感到有些惭愧,因为,之前我自以为贝多芬的作品听得不少了,但读了目录,我发现,我忽略了“乐圣”的作品规模十分庞大,其中,32首钢琴奏鸣曲,我只听了《月光》《热情》《悲怆》《告别》《华尔斯坦》等有限的几首,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仅听了《春天》《克鲁采尔》,16首弦乐四重奏也没有听全,14首钢琴三重奏只听过《大公》和《幽灵》,五首大提琴奏鸣曲则一首也没有接触。贝多芬还写了一批弦乐三重奏、钢琴五重奏、六重奏等室内乐曲,我在了解它们的程度上也是白板。

由此看来,我对贝多芬音乐的了解是不全面的,或者说只是了解了一部分。这就好比我们也许读过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与《复活》,但假如还没有读过他的《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中短篇小说,没有读过他的剧本和文论,不了解他的思想与艺术观念的演变过程,就不能说你已经全面地了解了托翁。

于是,在入秋之后的几个双休日中,我把有“钢琴新约全书”之称的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陆陆续续完整地听了一遍,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与5首大提琴奏鸣曲也欣赏完了。接下去,还准备将他的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弦乐三重奏等室内乐作品都听一遍。当然,“乐圣”的室内乐作品仅听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贝多芬的《英雄》《命运》《合唱》交响曲表现的是巨人般的雄健伟岸与升华,那么,他的室内乐作品呈现出了与其交响曲、协奏曲不同的美,“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亲切,人性化,指向人的内心。比如那首为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圆号、单簧管、大管写的七重奏(作品20号),作于1779—1780年,当时贝多芬堕入了情网,他的医生朋友韦格勒说:“他时时刻刻都在恋爱,而且经常为爱情而心荡神移。”因此,青年贝多芬热恋时的欢悦反映在了这首轻盈美妙、充满爱的甜蜜与青春欢笑的七重奏中。

贝多芬还为长笛写过奏鸣曲,甚至为曼陀铃这种民间色彩很浓的乐器写过作品,聆赏之后,觉得这些乐曲篇幅短小,但都优美清新,玲珑可爱。

贝多芬曾赞美巴赫,他不是小溪(Bach,德语的另一层意思,即小溪),是大海。贝多芬本身又何尝不是大海?他的音乐像大海一样博大精深,斑斓美丽,风光无限。到贝多芬的音乐大海中去遨游,去探寻,是我们的幸福,哪怕穷尽我们毕生的时光也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