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激情创业

07.01.2016  19:57

  在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征程中,贵州路桥集团以科技创新为武器,征服了一个个“拦路虎”,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前不久通车的独山至平塘高速公路,虎头山隧道就是其中的“拦路虎”。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打通这个地表土质松软、地下溶洞众多的特长隧道,贵州路桥集团的“斗士”们从未想到退缩。他们将传统工法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科学运用冷挖法,在突泥、涌水、冒顶、坍塌、溶洞、断层、破碎等不良地质问题的“围攻”中,打出一个特长隧道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贵州高速公路三年大会战期间,贵州路桥集团以科技创新为法宝,不止“降服”一个“拦路虎”。公司以科技兴企为目标,既发扬传统技术的优势,又全力推进公路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进一步打造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贵州路桥集团承建的息(烽)黔(西)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六广河特大桥8号主墩建设现场,技术员正在“遥控”自动液压爬模。

  “液压爬模施工工效高、进度快、安全风险小。且爬模还可回收使用,节约环保。”息黔4标副总工任开富说,8#主墩孔桩采用人工挖孔,首创“抓斗出渣法”,劳动强度低,出渣速度快、效率高,是传统人工出渣效率的数十倍。而这些“特殊手段”,只是路桥集团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路桥集团科技创新结硕果。“路面大厚度基层边部模板支撑架”获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混凝土小型预制构件生产振捣系统”、“分离式料仓下置”等多项创新技术正在申报专利中。

  回望贵州高速公路三年大会战,路桥集团的创新实例还有很多——

  水盘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是路桥集团在北盘江上修建的第三座特大桥。该桥是世界第一斜腿、亚洲“第一跨”,荣获2014年度“黄果树杯”优质工程奖,依托其研发的“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空腹区施工关键技术”获得2015年上半年全国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依托思剑高速木蓬特大桥研发的“倒挂式三角斜爬挂篮施工技术”,获2015年上半年全国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悬臂浇筑施工技术”获得三等奖;

  “预制混凝土梁板智能养护施工技术”、“人工挖孔桩液压抓斗出渣施工技术”获得贵州省2014年度科学技术三等奖……

  让人称道的是,路桥集团不仅能修桥,还能“写书”。水盘高速发耳隧道的建设,催生了《公路瓦斯隧道施工及安全技术》一书,填补了公路工程隧道瓦斯治理及揭煤防突技术领域的空白,是国内公路瓦斯隧道施工的参考教材。

内育外联 打造创新型“人才储备银行”

  人才培养关系企业的未来。如何让青年人尽快成长起来,将他们培养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业务技术骨干,成为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贵州路桥集团有着自己的诀窍——“青蓝工程”。

  2014年5月,路桥集团正式启动“青蓝工程”,下属9家分(子)公司参与,102名青年职工与68名师傅结成对子,其中22名师傅收徒2人以上,其余均为一对一结对。

  “企业创新的核心是人才。”贵州路桥集团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韩洪举说。路桥集团的“青蓝工程”,以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实地指导学习,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

  内部育人靠“青蓝工程”,外部育人则靠“校企合作”。

  贵州路桥集团依托贵州理工学院师资和科研实力,与其合作成立“山区桥隧及结构健康协同创新中心”,集团公司通过施工实战,带给学生们理论之外的实践知识;集团公司则借此建设自己的“人才储备银行”,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定向培养,最终互相引入人才。

  此外,路桥集团还成立了以总工为组长、集团多个技术骨干组成的科技成果评审、科技研发项目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人才培训班和各种技术交流会、观摩会,让员工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进步。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施工企业有了技术创新,工程建设才会有活力。”路桥集团总工办主任彭力笑言,“作为路桥集团的技术人才,得有一股傻劲和闯劲,才能不断推动施工技术进步。”

  “年轻技术干部要不怕吃苦,要多学习、勤钻研、善创新,放开工作思路,大胆进行技术创新。”路桥集团董事长覃杰说。

强化“引擎” 驱动企业健康发展

  在贵州高速公路三年大会战收官之年,路桥集团承建的多个项目陆续建成通车。务正高速是其中之一。

  务正高速控制性工程平地园特长隧道,是一个典型的“群溶隧道”,3713米长度中就有大小溶洞20多个。其中一个天然溶洞如标准篮球场大小,距洞底的开挖堆积物最薄的仅1.7米,最厚的却达8.6米。在多番研究论证后,建设者们严格按照“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的方式,保留原有水循环系统,陆续将3万多方溶洞堆积物“啃噬”掉,打了一场漂亮的技术攻坚战。

  说起路桥集团的技术攻坚战,不得不提“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悬臂浇筑施工技术”。

  三年前,在思剑高速木蓬特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桥梁质量,提高施工安全性,承建方路桥集团大胆提出用挂篮悬臂浇筑替代吊装施工的建议,将大桥主拱由150米改为165米。历时半年,先后七易其稿,最终定下施工方案,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悬臂浇筑施工技术在贵州山区落地生根,刷新了贵州桥梁建筑史上悬臂浇筑工艺技术的空白。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引擎”。路桥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强化自己的内生动力,在高速公路三年大会战中跑出了加速度——

  2011年至2014年,路桥集团连续四年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贵州交通建设市场信用评价AA级企业”,连续四年被省经信委、省企业家协会等联合评为“贵州省企业100强”。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罗强评价说,贵州路桥集团积极参与高速公路三年大会战,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彰显了贵州路桥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和强大的施工管理能力,不愧“贵州奇军”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