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扮靓美丽通辽

07.02.2015  16:56

url:http://epaper.tongliaowang.com/html/2015-02/07/content_117116.htm,id:0 本报记者牧人李帅

生态环境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是惠及后代子孙的重大工程。在我市正在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一直在升温,讨论一直在持续,说生态、讲保护、谈发展,生态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话题。

2014年,我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不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大力推进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通辽。规划落实了五大生态主体功能区布局,退耕还林还草155万亩。启动建设通辽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和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治理工程,城郊“百万亩”森林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行最严格的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发展生态节水农业,年节水4亿立方米。全面开展环境污染排查整治,深化大气污染和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大气细颗粒物浓度比2013年下降1%,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一棵树好栽,一片林难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代表委员们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要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科尔沁草原与碧水蓝天永相伴,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我市作为全国遭受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经过坚持不懈的保护和治理,相对容易治理的2000万亩沙地已经得到初步治理。目前全市还有2000多万亩“远沙大沙”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治理。2014年,我市组织实施了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治理工程。在两会上,这一生态利民工程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广泛关注。代表委员们建议,要结合我市实际,整合政企校资源,联合成立沙地植物基因库和沙地植物研究院,解决沙地植物的繁衍和培育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治沙问题。邬君明委员认为,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治理与致富同步,高度重视沙区百姓脱贫致富工作,通过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加大生态移民等措施,让沙区百姓走上增收致富道路。

禁牧、休牧、轮牧等关乎科尔沁草原生态安全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在会场内外,这一话题一直在延续。巴日格其委员认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草原管理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严格执行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草原。兰凤席代表认为,对于严重退化、沙化的草原要实施严格的禁牧,有效地控制过度放牧和超载过牧,达到恢复草场的再生能力,以草定畜。增强草场自我更新、自我修复的能力,从根本上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生态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步伐。

植树造林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今年,我市在抓好山、沙两区治理,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同时,不断调整造林绿化布局,深入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连日来,围绕加大造林力度、建设美丽通辽,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关注、在思考,也在行动。“要用新常态思维和办法突破林业发展瓶颈。”薛洪祥委员建议。他说,目前,我市林业发展进程已经进入低谷期,面临的问题异常复杂,建议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根据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发展变化,从全市的角度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的规划调整,为林业发展拓展空间。规范经济发展行为,坚持农牧林水综合治理、三化统筹推进。充分依靠科技驱动,利用无人问津的荒山、荒沙、超限开荒种地、放牧区域、采伐迹地、退出宜林地造林以及零散宜林地植树造林,发展见缝插针式造林,积少成多,有效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我市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匮乏。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体系,强化地下水节约保护。在两会上,缺水节水问题也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高度重视。代表委员们认为,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我市大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没有水资源的保障就谈不上大农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确保水资源承载力红线不突破,量水而行,以水为据布局发展结构。姜存福委员建议,应尽快制定有关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权交易、水位调控、水质保护、节水以及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划分的专门性、地方性法律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地下水资源保护执法检查。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制定超标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方案。建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机制。开展专项治理,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污染企业,强化重点工业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逐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有计划地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

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减少环境负债。”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总基调。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探索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机制,鼓励开展第三方治理。“长期以来,我市主要依靠政府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环境污染治理,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由于存在种种制约和障碍,效果有限。”于海龙委员在发言时表示,探索新的机制和途径以改变当前不甚乐观的环境污染治理现状,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机制的建立是未来治理环境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建立健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机制对于生态的恢复以及环境的保护大有裨益。于海龙认为,让市场化机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作用,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可以通过授权经营的方式,遴选第三方治理单位经营管理。同时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实施意见,以一定的行政手段在污染企业和污染行业中大力推行第三方治理,同时研究对环保企业的支持政策,加强污染治理的市场规范和行业自律。

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二者的矛盾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和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全社会要树立生态保护的观念,使之逐步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014年,我市加大对生态保护力度,启动建设了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工程,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节能减排和降碳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城郊“百万亩”森林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罕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5年,我市将一如既往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生态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增加生态资产。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实施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脆弱区移民搬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减少环境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