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主播的南疆不了情

21.08.2015  00:38

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20日电(记者刘景洋、蔡国栋、曹凯)在乌鲁木齐飞往和田的万米高空上,谢雅而反复翻看着一个维吾尔族小男孩的照片。“你看,他像不像普京?”她拿出男孩与普京的照片拼图笑着说,“3年了,希望他还好好的。”

32岁的谢雅而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1039新闻早报》的一名主持人,这个和田男孩是她无法割舍的感情所在。

每次我想起他,就会买一点东西放在书包里,攒着等到见他时给他。”她说。

2012年2月到6月,入职不久的谢雅而随北京援建和田工作组来到南疆,第一个采访任务就是北京援建的一个村子富民安居房落成剪彩仪式。

那时天还挺冷,她采访时不仅要录音,还拿着相机不停选角度拍照。不远处的一个小土堆上,几个维吾尔族的小男孩边看热闹边晒太阳,很是惬意。

我本来就喜欢孩子,正想采访完去逗逗他们,没想到我站起身的功夫,一个小男孩走到我身边,伸出他的小脏手,给我拍去裤腿上的土。”她说,他穿了好几层衣服,走路踉踉跄跄,小脸胖嘟嘟的,眼神有些忧郁,特别招人心疼。

谢雅而蹲下来,想亲亲小男孩,语言不通正不知如何交流,男孩竟微笑着亲了过来。这一瞬间被北京援建工作组的同事用镜头捕捉到。

这是我在和田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很动人。”她说。

可能是他的善良,或是忧郁,他身上有一种不一样的气息,我肯定还会见到他。”她说。

在离开和田之前,谢雅而辗转找到“小普京”家,短暂见面后,留下10个写好自己地址、贴好邮票的信封,还有一张两个人的合影,带着“小普京”小手一颗颗塞到袋子里的几斤核桃回到了北京。

不久后,谢雅而收到了男孩的来信,两页信纸上满是由男孩父亲代写的维语,内容大致是思念和祝福,并附上了“小普京”的一张照片——一个画了红脸蛋的维吾尔族小孩站在北京颐和园背景的画布前,像极了内地20多年前小孩的生日照。

由于不会维语没留电话,分别时匆忙也没有在信封上标明回信地址,这3年来,谢雅而事实上一直与“小普京”处于失联状态。

每次转发当年的微博,那是我又想‘小普京’了。”这3年,谢雅而先后买了3套维语教材,就想再见到“小普京”时能说几句,比如“你真可爱”、“我喜欢你”。

8月下旬,谢雅而跟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央新闻采访团再赴和田,能再见到“小普京”是她最大的心愿。她3年来攒的书包里已经有不少东西,文具、乒乓球拍、遥控汽车……

在当地干部的协助下,“小普京”一家人很快坐着小汽车来到和田与谢雅而见面,谢雅而专门换上了一件红色碎花裙子在宾馆门口等候。“他还能认识我吗?”她来回踱步、反复看着手机,当车门一开,她的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原来,这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农家从未忘记谢雅而。“小普京”的父亲小心翼翼地从塑料袋里拿出当年的合影,略带歉意地解释道,前年下大雨,家里受了灾,剩余的信封都没了,照片也泡了水,不过好在保存了下来。

小普京”名叫阿卜杜·力提普,今年已经9岁,上小学二年级,家住在和田县罕艾日克镇巴勒斯玛村。阿卜杜60岁的奶奶海肉丽罕·托合提邀请记者们来到他们家,桌子上已经准备好葡萄、哈密瓜、烤羊肉、鸡肉、馕、酸奶……

阿卜杜的样子跟3年前变化不大,由于说不好汉语,显得很腼腆。他说,自己喜欢数学,最大的梦想是长大了能像爷爷一样成为军人。说完,他细心将核桃仁上的薄皮剥掉,递给谢雅而吃。

相聚短暂,临别时,海肉丽罕和谢雅而紧紧拥抱。这个不会说汉语的维吾尔族妇女在院子里大声说道,无论如何,一定要给阿卜杜专门请一个汉语老师,让他学好汉语去北京读书。

留下了阿卜杜家的通讯地址和村干部的联系方式,谢雅而再不用担心与“小普京”失联了。“我想着有一天,能带他到背景画布里的北京转转,我也得再学点儿维语”。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