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门”编规划 城市发展融入百姓梦想

24.06.2015  00:59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记者孔祥鑫)“上百场社会各界参加的座谈会和调研会;1.7万人参加公众参与活动;4000余人次建言献策……”自从北京市4月21日启动“十三五”规划公众参与活动以来,人们从日常生活出发,从身边小事着手,积极表达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设想和微观感受。

两个月前,按照北京市‘开门编规划’要求,我们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印春介绍,除了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宣传推广公众建言渠道,还陆续拜访专家,发挥智囊作用,并召开社会各界参加的座谈会和调研会。

政府搭建的参与平台,让普通百姓将个人梦想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的朱先生说,政府广开言路的做法,让我们也有机会触摸到所生活城市的发展脉络,城市归属感和市民荣誉感更加强烈!79岁的退休工程师崔孝光期盼,除了公开征求意见,政府能实实在在地把规划落到实处。

曾参与过“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建言的王锡本次发来22条建言,涉及交通、环保、文化、养老等多个主题。“群众提出的问题越来越专业,大多经过长期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不少还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副处长张德明说。

截至6月22日,在收到的4000余条建言中,内容涉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治理“大城市病”、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的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是广大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一些居民提出对大红门市场等地区性批发市场和莲花桥等客运枢纽的疏解意见;还有人提出加大科技领域区域协同发展,搭建地区性创新平台等建议。

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有人建议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和集成电路业;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建立“产—销—用”平行运营模式;扩大民资准入领域等。

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工作的建言人黄嵩提出,要鼓励企业原始创新,引导产业发展,鼓励更多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此外,注重城市布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化;促进郊区城市化从外源方式向内源方式的转变;合理分布教育、医疗、商业等资源;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进度等问题依然是百姓高度关注的热点。

群众参与热情之高,充分体现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张德明介绍,据统计,建言人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这其中有离退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也有农民、工人、学生等。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只有十几岁。

我们收到的大量建言既是公众智慧的结晶,也体现出群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政府工作的支持与信任。”刘印春说,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些建言,“十三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公众建言活动工作组,工作人员已将经分类归纳整理的75条4万字的建议转交16个相关委办局在专项规划编制和工作中研究参考。

记者了解到,从现在开始持续到8月底,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将组织开展公众专题建言会。“每场建言会,我们将邀请20位建言人代表参加,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将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共同谋划北京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刘印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