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奏转型升级进行曲  谱写二次创业新篇章

12.02.2015  12:12

  201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贵州航天迎来了建设50周年的重大节点;2015年,更是令人喜悦和充满期待的一年,在新春到来之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是贵州航天工业创建50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贵州航天的改革发展从此翻开了崭新一页!

 

  半世纪风云变幻,五十载砥砺前行。上世纪60年代,来自北京、上海、沈阳等城市的一大批三线建设者,怀着豪迈的创业激情,义无反顾地奔赴黔北深山,住干打垒、喝稻田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自力更生、战天斗地……在隐蔽的大山深处建起了一个个生产工厂、科研机构,在艰苦的环境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诗篇。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实地视察,亲切关怀,部队首长和各级领导多次亲临指导,悉心帮助,激励着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开拓进取,奋发图强。

 

  50年来,几代贵州航天人扎根三线,赤胆忠心,铸剑报国,始终坚守“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始终肩负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使命,先后独立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产品研制批产任务,型号产品先后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阅兵盛典,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承担了多个战略战术武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配套产品研制生产任务。“神舟”飞天、舱外“行走”、太空之“”、“嫦娥”奔月、月宫“漫步”……每一次扬我国威的辉煌时刻,都激荡着贵州航天人的骄傲和自豪;每一次中国航天的伟大创举,都凝聚着贵州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

 

  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用产业曾经高歌猛进,如日中天,供不应求;也曾举步维艰,跌入谷底,找米下锅。但永不言败的贵州航天人,成功了,不骄傲,跌倒了,爬起来!从未停下创业的脚步,在市场角逐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始终坚持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先后开发出了一系列特色民品,民用产业不断壮大。石油开采技术装备、大功率液力变速器、应急救援技术装备、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精密微特电机、特种化学电源、电连接器、继电器、特种铸锻件、精密齿轮等产品在业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和协作配套能力,成为贵州装备制造业的领头雁。

 

  50年来,基地历届党委始终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使○六一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军民融合大型企业集团;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出色完成了各项科研生产经营任务,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完成了调整改造搬迁,建成了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贵阳和遵义两大园区,并在苏州、上海等地设有生产工厂和研发机构;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奋进,2012年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跻身百亿企业行列,基础不断夯实,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

 

  50年峥嵘岁月,50年铁血情怀,50年使命如山!贵州航天5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创业史,一部百折不挠的奋斗史,一部三线军工的成长史。贵州航天人无私奉献、无悔追求,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用忠诚和大爱抒写了精彩人生。无论是创业的艰辛,还是改革的阵痛,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上级的褒奖,这一切,都证明了拼搏的意义、奉献的价值!

 

  今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正式成立了。第十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贵州航天战略地位获得了新提升,标志着贵州航天转型升级迈上了新平台,标志着贵州航天跨越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标志着贵州航天二次创业注入了新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深知,事业只有进行时,创业永远在路上。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不管前行的路上有多少风雨险滩,我们都将毫不动摇地肩负起“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主动适应新常态,锐意开创新局面,努力跨越新台阶,朝着建立军民融合、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专业研究院阔步迈进。

 

  我们要坚持以军为本,大力发展航天防务产业。以军为本,是我们的使命所系,义不容辞!贯彻落实全军装备工作会精神,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构建适应履行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聚焦国际前沿、聚焦自主可控、聚焦体系贡献率,加快核心专业建设,全力推进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以建设第十研究院为契机,遵循一个战略思路,持续推进“两个工程”,坚持“三个挂钩”,全面实施“四个方案”,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论证立项,形成多型号并举、多兵种配套局面,为国防武器装备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要坚持军民融合,大力发展民用产业。以民为主、军民融合,是我们的发展引擎,不可动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战略研究、鼓励开放合作、激活创新思维;要聚焦军民融合、聚焦两个开发、聚焦项目牵引,要善于利用国家、行业及地方政府相关平台进行产业资源聚合,推动公司管理,强加资本运作,形成有整体带动效应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要在高端装备及系统、新材料及工业基础产品、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板块的支撑下,推动5个单项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的重大民品项目或产业实现规模化的运营,全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政治生命,坚定不移!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依法治企,规范治企。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持续抓好作风建设,锤炼一支压不垮、打不烂、拒腐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深化“引用育留”,拓宽“成长通道”,激发人才潜能,尽快建立与十院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必须加强顶层策划,抓战略、谋定位,抓项目、上规模,抓基础、强管理,抓队伍、提能力,全力推进转型升级,换挡提速,乘势崛起,做大做强。到2020年,确保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确保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力争达到1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2万元/人·年,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沧海横流显本色,大江奔涌立潮头。面对新军事变革的巨大浪潮,面对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面对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让我们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严慎细实、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义无反顾、敢于担当、继往开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聚创新发展正能量,奋力开创十院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