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麦田怪圈"引争议 官方肯定合理利用农田资源

25.03.2016  01:16

图为南京六合区龙袍街道村民在麦田造景中使用农药清理的部分小麦韩振摄

人民网南京3月24日电(施忆、韩振、朱殿平)这两日,“麦田龙袍图”刷爆了南京人的朋友圈。这个出自该市六合区龙袍街道的创意农业项目,也因有网友指其为了造景毁坏麦苗引发争议。龙袍街道相关负责人向人民网回应,在田间打造“龙袍”和“双龙戏珠”图案是希望借以带动乡村旅游,其中为了造景需要使用百草枯清理的小麦预计不足半亩,对比整体的经济效益和边际效应,可谓微不足道。

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两个景观位于龙袍街道长江社区,网友反映小麦枯死的现象并非“龙袍”图案,而是不远处的“双龙戏珠”图案,前者占地108亩,后者占地140亩。

龙袍街道党工委委员陈思接受采访时称,在制作“双龙戏珠”景观前,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用GPS绘制出近万个坐标点,再按比例放大到田里,用暗线连接后绘制成图形,确定坐标后播撒小麦和油菜种子。“由于是人工播撒,很难保证撒种时严格按照暗线勾勒的区域播撒,难免会出现撒出边线的情况,麦子生长出来后,在图形的整体造型上就会出现偏差。”据她估算,使用百草枯清理的小麦不足半亩。

此说得到一位正在田中平整土地的农民证实。他说,他们从去年便开始规划种植,麦苗长高后根据“二龙戏珠”图案的要求,需要将超出边线的小麦用农药除掉。

龙袍街道宣传委员李华年介绍,长江社区曾是个知青下放村,村民基本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农田一度出现弃耕。近年来,龙袍特产蟹黄汤包吸引了诸多城市居民慕名而来,乡村旅游因此成了农民致富的新路。2014年,新成立的长江渔村农家乐专业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流转了这些土地,用于发展观光农业,入股农户除了获取600元/亩的流转费用,还能在年终参与分红。去年11月,为了更好地发展本地的乡村旅游,街道与合作社一起碰撞出了这个点子——做龙袍街道自己的“麦田怪圈”。

在江苏省旅游局综合法规处处长陈劲松看来,对于合理利用农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值得提倡的,在国外如日本等地有很多这样的农田创意景观。此举有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他同时提醒,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各地应尽可能地利用自然景观,避免过多地人为破坏。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刘小冰也表示,如果是农民自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制作旅游景观,交由合作社统一打理以此获取收益,从法律上来说是无可厚非的。

为了便于游客观赏,当地正在搭建空中观景台,预计下月中旬竣工。据了解,在5月份油菜收割后,当地计划在这片区域种植水稻等经济作物,让游客春看“金龙袍”,冬看“紫衫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