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民博会”综述:创新融合 让世界感知贵州

04.10.2016  15:07

  以“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为主题的2016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简称“民博会”)于9月28日至10月2日在贵安新区举行。展会上全球手工艺大师齐聚,吸引了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印度、波兰等53个国家和地区,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省内9个市州的有关机构、参展企业等共计千余人参展。

  本届“民博会”的主要内容为“四会六展”,分别是开幕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文化与大数据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文创发展恳谈会“四会”,以及国际工艺品展、中国(贵州)工艺精品展、文创及非遗技艺展、贵州旅游商品展、无用·寻根溯源民族文化展演、贵州文艺展演“六展”。与此同时,承办地贵安新区还精心配套了许多文化旅游活动。

  特点鲜明、精彩纷呈的会展活动,成为了十一小长假期间周边市(区、县)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据统计,5天的时间里,“民博会”主会场参观人数累计393455人次,销售文化旅游商品3899.92万元。

   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贵州省自2006年起举办“两赛一会”,加大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传承力度。在一场场的激烈比赛中,贵州省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市场得到拓展,许多民族民间工艺品更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涌现出一批有品牌知名度的文化旅游商品。

  2015年,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全力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定位。

  同年,将“两赛一会”升格为“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首届“民博会”全方位展示了贵州省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推进了贵州省民族民间工艺的保护传承及创新发展。

  在这个基础上,2016年,以民族民间和文化产品为主线,将民博会与文博会合办的2016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再次在贵安新区举行。展会

  注重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大数据相结合,积极打造传承传播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高端品牌,全方位展示世界各民族的民间手工艺品。

  据了解,2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区国内外手工艺精品集聚,包括日本布艺、马达加斯加玛瑙、东阳木雕、敦煌书画、四大名绣等在内。而作为非遗资源大省,贵州省特别组织安排了古法造纸、马尾绣、苗绣、安顺木雕大方漆器等12项国家、省级非遗技艺现场展演,并特别邀请到我国知名服装设计师马可领衔的以贵州民族文化为创作元素的主题服装秀。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RAkhmon Bakaev告诉记者,参与此次“民博会”他不仅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品带到贵州,也要把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食品带回乌兹别克斯坦,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分享。

  而在贵州省经信委的推动下,马可即将在贵州设立工作室,建立设计生产基地。马可表示,希望以工作室带动贵州手工艺人及其产业深度互动,让丰富多采的贵州民族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文创为民间工艺注入活力

  因“民博会”与“文博会”合并,为此2016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专门增加设置了文创版块,主要包括文创大赛、文创展区以及文创发展恳谈会。

  以展示为目的,以创意为支撑。于2015年底开始谋划的“寻美贵州—多彩贵州山地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于两个月前正式启动,面向全国设计师征集设计作品。大赛从收到的500组参赛作品中挑选出100组优秀作品,经专家、企业、设计师多方评选后,最终评选出最符合现代文化需求的44组作品进行打样生产,实现了30%以上的转化率。

  “民博会”期间,这44组代表着贵州文创最高水平的作品在文创展区内呈现。一边是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民族技艺,一边是设计师的文创作品精致陈列,展区突显“智造升级、文创贵州”的主题,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展示贵州文创与旅游、大数据、大生态各产业的融合发展成果,注重游客互动体验,呈现文创生活方式。

  文创发展恳谈会则会聚政、金、学、商界等多方资源,共与同为贵州文创发展献计献策,探索文创与非遗、大数据、旅游、科技等融合发展的规律,推动贵州文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形成文创发展产业链条。而展区之外,15位设计师与多彩贵州品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协议签订后,多彩贵州品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利用其品牌资源、资金、销售渠道等支持设计师的文创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实现共赢。

  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华表示,贵州丰富的非遗资源只有被今天的人们所使用、传播,才能得到更加持久的保护与传承。同时,让非遗传承人参与到文创过程中,增加收入,也能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要让贵州的文创产业成为推进侧供给改革的先行者。

  无独有偶,在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贵州旅游发展顾问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看来,贵州的文化旅游及民族民间文化,不仅仅只是关注其民族价值,这些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纽带。

   大数据与民博会深度融合

  除了丰富多采的现场活动,本届“民博会”还通过网上直播(开幕式);网上网下展示;短信加微信公众号推送;网上电商,网上体验;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网络安全六个方面实现了“大数据+民博会”应用平台展示体验。

  据省经信委常务副主任杨静介绍,这是首次将“大数据”与“民博会”深度融合。通过政府购买“家有在线”电商平台服务的方式,整合线上线下国际、省外、省内大师工艺品、博览会所有活动情况、销售网点等资源,集贵州旅游商品大数据服务,100家“民博会”授权网点销售统计,贵州工艺师及其龙头企业作品展示销售等功能为一体,形成了“大数据”+“民博会”线上线下展示平台。

  此外,由贵报传媒今贵州客户端、中国移动贵州大数据运营中心和贵州理工学院开发的大数据人流热力地图,以大数据导航让观众畅行无阻。在民博会主场馆设立2块垫子大屏幕,实时看时人流量数据,为游客提供游览指导,为主办方提供预警处理的数据职场。据悉,民博会大数据热力地图背后是一个集数据采集、处理、展示于一体的人流量监控及预警服务平台。

  “通过大数据平台,将工艺品和文化产品中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数据记录下来,收集和反馈有效信息和价值信息,既可以帮助产业自身的发展,又可以让世界人民通过数据平台了解到贵州的民族文化。”省政府旅游文化大使陈平说。

  而在文化与大数据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也提出了借助大数据,让贵州文化“活起来”的论据。喻国明认为,贵州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过去它的民族文化的类型、产品,市场的开拓受到了传统市场的界限、市场规则和市场状态的限制。但在今天互联网大数据的平台之上,任何一个哪怕是非常个性化、小众化的文化形态,都很容易找到同质、同道的喜好者。毫无疑问,大数据为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记者 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