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实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三个一工程”

22.03.2016  19:12

    新华网贵阳3月22日电(通讯员 肖勇)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补齐教育工作“短板”,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近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府出台《印江自治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三个一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标志着该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印江以“四有”“三者”好老师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三个一”工程,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到2020年,力争培育5名乡村教育家、10个乡村校本研修示范校、10个乡村名师工作室,形成辐射和带动效应,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的乡村教师队伍

    推动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完善乡村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和岗位履职考核办法,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

    落实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倾斜政策。实行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和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将在乡村学校从教15年、连续从教25年以上分别作为申报中级、高级条件之一。村小、教学点教师职称实行即评即聘。

    改善乡村教师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切实保障乡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依法为乡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从2016年1月起,在较偏避村小、教学点和山村幼儿园工作的教师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不低于300元,在其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山村幼儿园工作的乡村教师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不低于200元,并随教师工资按月发放的规定。

    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县、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定期表彰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各级表彰要向乡村学校和教师倾斜,表彰名额单列。按照国家规定,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25年或30年的教师发放教龄荣誉证书。

     搭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平台

    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一是继续以实施“特岗计划”作为该县农村教师的主要补充渠道,并将山村幼儿园教师纳入特岗计划,切实解决山村幼儿园师资紧缺问题。二是继续实施免费师范生招录培养计划,定向培养乡村教师。 三是完善招聘紧缺教师的绿色通道,实行简化考试程序招聘或考核招聘,重点补充乡村学校音体美、信息技术、心理健康、双语教学等紧缺师资,优化乡村教师学科结构。

    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方式。建立农村学校短缺教师的“对接培养”制度,多种形式培养“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实施乡村教师“五课一练”、村小教学点教师“一专多能”培训。加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和校本研修示范建设,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创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网络工作坊,着力提升乡村教师多岗教学素质和能力。

    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按照“倾斜农村、打造骨干、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提升整体”的工作思路,制定乡村教师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抓好乡村教师全员培训。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多形式、多层次强化乡村教师培训,确保到2020年完成乡村教师360学时培训任务,实现乡村教师培训全覆盖。

     探索一套符合乡村教育教学特点的管理机制

    推行学区制管理改革。以县直学校和乡镇(街道)为单位,试行学区制管理改革,成立学区教师服务中心,实行学区“统一教师调配、统一质量管理、统一目标考核、统一财务结算”四统一,将教师身份由“学校人”变为“学区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发挥名优教师带动、引领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大力推进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全县统筹,推行城乡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确保县域内每年校长、教师交流数量均达10%以上,并将无乡村学校工作经历的校长和教师率先纳入交流对象范围。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鼓励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形成以城带乡和支持乡村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乡村学校校长队伍建设。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建立由县教育局“统筹管理、选拔任用、培养培训、考察考核”的乡村学校校长管理机制。乡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由县教育局选拔任用,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村小校长、教学点负责人由学区教师服务中心选拔任用,报县教育局备案。

    改进乡村学校编制管理。实行城乡编制统一标准,并向农村边远地区适当倾斜,县教育局在编制总额内,以学区为单位统筹分配教职工编制,互补余缺并报县编委办、财政局和人社局备案。

    据了解,为确保该工程的全面实施,该县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工程实施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并就贯彻落实情况适时通报。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