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勇副厅长在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凤冈)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31.10.2014  13:34

  (2014年10月2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依法办事、以法治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时刻,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和省教育厅,联合在风冈县召开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现场推进会,十分必要,十分及时。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是教育工作落实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依法行政就是要把政府工作,从规划、部署、执行、考核、巩固、提升等各个环节步骤,都纳入法制轨道,有依据、有章法、有蓝图、有规矩地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普六、普九到均衡,义务教育发展,经历了重视“量”到关注“质”的变化。2005年,全国还在奋力两基攻坚,中央就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并在《义务教育法》中对此进行了法律层面的规定和阐述。均衡成为新时期教育新的关键词。2009年贵州在西部率先通过两基攻坚的国家验收,用史无前例的教育新貌,证实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砸锅卖铁办教育”的决心和胆识。2011年,贵州省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山区人民还没有从两基攻坚的战场上撤退,又投入了新的战斗,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的冲锋号在黔中大地迴响。根据备忘录,贵州将于2020年全面实现基本均衡目标。为了配合贵州提速小康社会建设,跟上全国均衡发展势头,2012年我们又将备忘录规划的任务时间大幅提前,最快的县提前3年接受国家认定,全省范围有望在2019年提前完成任务。


  今年5月,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率国务院督查组,专程到贵州视察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深入贵阳、遵义和黔东南的农村学校,实地察看,问卷调查,座谈咨询,对贵州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极大地促进了贵州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贵州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坚持理论上弄明白、责任上分清楚,举措上有实招,追求内涵发展,关注质量提升,践行公平理念,在探索基础教育均衡的新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年已有白云、余庆、麻江、丹寨四县接受国家评估认定。明年还有凤冈等15县接受国家评估认定。今天的会议就是要通过对白云等四县(区)“创均”的工作总结、回顾,对即将要接受国家评估认定的15个县(区)进行辅导和激励,在全省掀起新的“创均”高潮。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工程、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我们要全面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从国家战略来看。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平与正义。教育公平是全社会最直接、最广泛、最基本的公平。义务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益,如果没有均衡发展,就难以实现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检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搞建设、改革开放,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解决温饱之后,孩子们受到良好教育,成为好日子的主要标志。可以这样说,党的全部奋斗和工作最终都要落在教育上,归宿于孩子们受到的教育。办好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社会主义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从教育进步来看。


  教育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从过去的少数人才有条件接受教育,到如今的全民走进课堂;从当年的大力扩张、提供更多学位,到当下对公平与质量的更高期冀,教育走过了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目标演进和发展过程。教育今天的两大主题:公平与质量,首先体现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是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上好学”的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命题,一是具体学校和科目的教育教学质量,二是不同学校和科目教育教学质量给人们的感受。第一个命题是质量的绝对值;第二个命题讲的是质量的相对值,是群众口中的哪个学校好、哪个学校不好,是大家公认的主课副课之分别,是校与校之间、课与课之间的比较。相互比较得出来的相对质量,就是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在公平与质量的两个选项中,公平无疑汇聚了更多的关注和不满。均衡才能达成公平。


  (三)从地方发展来看。


  地方工作千头万绪,但教育,特别是义教均衡,可能会是“投入少、产出高”的亮点之一。对教育的一点点投入,就会反映在校舍、操场和实验室的更新变化上,老百姓看得见、记得住。对比经济领域和其它民生领域,教育领域的改革无疑具有动力充足、方向明晰、群众基础广泛的优点。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头戏,也会成为地方改革的亮点。抓好均衡发展,就有了一份改革的满意答卷。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随迁子女涌入城镇学校,形成教育洼地,影响地方发展稳定。地方政府必须面对并妥善解决这一矛盾,其主要出路还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让农村和城镇的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


  当前,义教均衡是国家意志,国务院要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在GDP都退出了政府绩效考核的今天,义教均衡发展却是硬考核的少数项目之一。教育部与各地都签署了备忘录,分别明确了各地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时间表、任务书,这是限时、定量、保质、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


  贵州提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是其中的硬指标,要求达到95%。如果义教不能均衡发展,这个指标就很难完成。因此,我省各地均衡的进度,比省政府与教育部约定的时间都有了大幅提速,最多的县提前了3年。对提前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县,省里给予奖励。


  (四)从学校提升来看。


  两基之后,义教学校怎么发展,公平和质量如何体现,这是摆在每一所学校面前的重大问题。义教均衡的部署与推进,全面、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省虽然通过了两基国家验收,但义教学校的办学条件,还存有因陋就简的“瓜菜代”,先天不足,基础薄弱。个别学校和教学点甚至勉强维持、举步维艰,多数学校的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两基之后,由于没有过硬的任务要求,地方政府投入义教办学条件改善的热情和动力,明显不足,义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政府缺位的瓶颈。


  现在,地方政府要接受均衡考核,义教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规定,均衡认定,对各学校都有“一道门槛”,过不了的,该县不能接受评估认定。这道“门槛”就是省定的义教学校办学标准,包含教师、设备等多个指标。实施学校达标工程,通过以评督建、以评促建,可以动员地方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师结构、配齐配好学校教育资源。各地学校要乘此东风,提升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


  二、全面强化政府主导地位,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县级责任


  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但政府是第一责任人,做主导、负全责。尤其是县级政府,在现行教育管理体系中,对此负主要责任。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义教均衡发展,县级政府责无旁贷。


  (一)加强领导。省政府已经多次发文和召开会议部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陈鸣明副省长还亲临会议讲话并深入学校督导;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均衡发展领导小组,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各乡镇和县直涉教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特别是发改、财政、人社、编办等成员单位都有具体的职能职责;根据与上级政府签订的推进均衡责任书,各地都制定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地签订了控辍保学责任书,落实“七长”负责制,确保义教巩固率达标;明晰责任,并将此纳入各相关单位的年度绩效目标考核;省厅还印发了宣传标语口号,广泛宣传、造势,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均衡的良好氛围。


  (二)增加投入。各级政府大幅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和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基本落实了法定“三个增长”。2011年至2013年,全省义教公共预算经费889.45亿元,是“十一五”总投入的1.37倍。仅2013年,全省义教公共预算经费3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9.75%;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省GDP的7.44%;义教公共预算经费占全省GDP的4.55%。全省吸纳社会资金3.78亿元,兴建义教学校。余庆县还把不低于50%的农村税费改革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城市建设维护税的10%用于教育。


  (三)改革思路。推进管、办、评分离,建立起政府主导管教育、学校依法办教育、社会机构评教育的新模式。开展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大讨论”,树立“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新理念。组织教育、关工委、团委、妇联、社科院等共同调研和开展留守儿童工作,县乡干部担任“代理家长”,乡村关工委“五老”常年进驻寄宿制学校。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实现30万人口县特教学校全覆盖,白云区三残孩童义教入学率达97%。自主开发工具,进行学生学业负担监测。利用住建部门项目,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7.39万套。学生就近免试划片入学、新生零起点教学、家长委员会等家校共建新机制逐步完善。


  (四)带好队伍。积极落实“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校长、教师交流激励保障机制。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县域内教职工编制,确保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以及城市薄弱学校的师资配置。职称评聘,要向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教师倾斜。如麻江县农村教师聘用,不受职称结构比例限制,教师只要评上了职称,就及时按职称聘用。改善待遇,对班主任给予更多关怀。特岗教师招用数为全国第一,达5.8万人,有效改变了教师队伍面貌。在全国首次开展了特岗教师心理状况监测工作。余庆县每年事业单位进人计划至少有70%用于教师招考。


  (五)关爱学生。推进“贵州特色”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开始,学校自办食堂供应午餐,惠及全省398万农村孩子,2013年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全覆盖。温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建设800个硬件“五有”、软件“五全”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丹寨县实现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全覆盖,学校的食堂、浴室、厕所和亲情视频聊天室等生活设施,尽量体现人性化设计。全省建成222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使孩子们“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中央领导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和好评,顾秀莲同志还亲自参加了我省在贞丰县召开的“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现场会。


  (六)确保兜底。地方政府要围绕“雪中送炭、抬高底部、倾斜薄弱、补齐短板”四句话,做好兜底工作。在资金、政策、人才等因素分配上,不是削峰填谷,满足低水平的所谓均衡,而是努力保障教师、设备等资源配置符合省定标准。均衡发展,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要特别关注、反复聚焦学生的宿舍、食堂、厕所、浴室、饮水设施、取暖设备等教学和生活设施,以及教育信息化、教师合格化等。


  三、扎实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特色引领内涵提升


  义教均衡的美好理想,只有通过具体学校的办学行为来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夯实了均衡发展的基础,也打造了接受评估认定的底线。全省学校要既坚持省定标准不降低,也不盲目攀比追豪华;实事求是、节俭办事,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特色引领内涵提升,重硬件,更关注软件,走均衡发展的正确道路。


  (一)学习标准,分解落实。评估认定指标就是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标准。各地认真学习指标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据,手中有办法。重点掌握“一道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三个指标。一个门槛,就是办学条件基本标准;两项内容,就是政府履行教育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之间的差距;一个参考,就是对均衡发展的群众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办学条件包括县级政府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设备(生均数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图书(生均图书册数)、校舍场馆(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等的达标情况。


  (二)严格对照,及时整改。要将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各项指标推进、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和教育督查督导的重要内容,严密监控。对落实不力、存有问题的单位,严肃督查整改。责任单位先自查,再由领导小组复查,定期不定期通报整改落实情况。


  (三)关注热点,打造特色。密切关注均衡舆论,盯紧义教热点问题。实行管理减负、监测减负、社会减负、课改减负、榜样减负、信息化减负等“六个减负”。以“六化四园”建设为总要求,打造特色校园,杜绝千校一面。余庆县实施了“五进十特一长廊”校园文化工程,形成“一镇一特,一校一景”的校园文化。落实“两为主”政策,解决随迁子女上学,丹寨县做到了100%。课程改革在校本课程上下功夫,麻江县成功将民族文化植入教育教学,特色鲜明。


  (四)创新机制,资源共享。要大力推动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推行“优质学校+新建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民办学校”、“优质学校+农村学校”的模式,开展“强弱联合”,推动区域内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公、民办学校之间同步发展。白云区按照“共建、共享、共融、共进”原则规划学区,不论公校、民校,全部实行“五统一”管理。采取“教企合作”、“校企合作”等模式,全省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特别是贵州在全国第一个建成了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当时一起试点的发达省份都没有如期完成,贵州却做到了。教育部领导多次表扬,并在贵阳召开了全国现场会。


  (五)注重细节,内涵发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深入开展“三生四爱五心五好”、“国学经典进课堂”、“我的贵州中国梦”等主题活动,开设 “道德讲堂”,活跃少先队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八个严控”,“减负、控辍、压择”。要尝试设置开放式的图书走廊、图书一角,方便学生阅读。学校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国家要求,音体美开足开齐。开学进行“十个到位”(环境到位、校舍到位、教师到位、课程到位、教材到位、膳食到位、学生到位、收费到位、安全到位、宣传沟通到位)大检查,细化、落实各项管理。


  (六)攻坚克难,全面提升。面对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困难,我们要发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贵州教育精神,迎难而上,力争在义教均衡的各个方面,全面落实省定标准。在全省提倡教师撰写“课程说明书”,学校出台“校园生活指南”,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行政管理。不断提高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比例,解决初中大班额问题。在教学仪器、计算机等配备比较完善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其使用水平和使用效益。要重视安全教育。2012年9月,威宁县地震,由于平时训练有方,学生得以及时疏散,无一人伤亡,国务院领导特别批示表扬。


  四、不断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坚持“三严一保两提四做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速推进


  作为基础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义教均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其进行督导评估认定,是实现工作目标的有效抓手和有力保障,构成系统工程的重要因子和关键环节。


  贵州结合本地实际,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在全国率先成立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不断探索督导理念,创新工作机制,逐步推进教育督导工作“四化四查”(法制化、高端化、社会化、独立化和查经费投入、查队伍建设、查学校管理、查社会办学)。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学校督学责任区,开展经常性督导和专项督导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保驾护航,重点做好义教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在评估认定中,各级督导部门要认真做到“三严一保两提四做到”,即严密程序、严格标准、严肃责任,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认定,在工作上提高标准、在时间上提前实现,做到硬件不能有硬伤、绝对不可做假账、软件确保有亮点、以评促建提质量。


  严密程序,超前规划,提前下发评估认定指标体系,制订下发开展评估认定的时间表,按计划开展督导调研、自查复查、整改落实、申报认定等各项工作;严格标准,做到国家要求不打折扣,省定标准不打马虎,各级政府自加压力,整改落实有实效;严肃责任,做到职责明晰,到岗到人,对履职不力的按有关规定及时追责。


  硬件不能有硬伤,对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等指标认真核算,查缺补漏;绝对不可做假账,坚决杜绝“估”、“编”、“造”等不负责任、弄虚作假行为,基本数据要客观真实,注意数据口径一致,保证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软件确保有亮点,数据严密,资料整齐,硬件合格,容易做到。大家要在软件上找亮点,把学校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一面展现出来;以评促建提质量,国家来评估认定,是我省义教均衡发展的大阅兵。要以顺利通过认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特别把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学校,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求,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留守儿童和寄宿制学生得到充分照顾、边缘村小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等内容,列为基本办学标准,纳入评估指标。


  建立健全督导评估奖惩制度。提前通过国家认定的县,都将受到奖励,激发责任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完善公示公告制度。各县(市、区)在接受省级认定之前,省级督导部门利用省级媒体进行公告,并对认定结果公示。建立监测评估制度。适时发布年度义教均衡监测报告,客观呈现各地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建立复查退出制度。分期分批对已认定的县(市、区)开展复查,找出薄弱环节,及时督促整改;整改不力的予以退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均衡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今年初,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又提出了用3-5年时间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新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责任编辑:gzsedu_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