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奏绿色发展美妙音符 金沙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12.02.2015  12:12

  记者 邹晨莹

 

  金沙县委宣传部一位老同志回忆,1998年,为探索贵州火电产业发展之路,金沙县悄悄地探路“煤从空中走”的火电工业发展之路。

 

  机遇为勇于创新的人准备。在交通条件差、卖煤难的情况下,金沙人让煤“从空中走”,变运煤为送电。

 

  “乌金”变成了滚滚财源,财政入不敷出的困局被打破,经济发展不再拆东墙补西墙了,金沙县财政收入节节攀升,成为贵州省经济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

 

  然而,10多年后,金沙却迎来了“成长的烦恼”。一方面,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黔北火电厂排放的粉尘和浓烟,让人感到“美中不足”。另一方面,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实施,金沙人深知,既挣得金山银山,又保住碧水青山,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消耗、少排放机组迫在眉睫。

 

  2013年7月,黔北电厂4×125兆瓦机组被关停,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00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3万吨。同时,60公里外,金沙县茶园乡三和村一处工地正井然有序地施工建设,那正是黔北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新建4×600兆瓦机组。

 

  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这座新电厂被贴上了更具现代感也更符合时代潮流的标签,它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和建设生态金沙的生动实践。

 

  与茶园电厂一山之隔,同为新选址的金沙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范围,同样是一派繁忙的工作景象,金泉生物质发电厂正在崛起。

 

  “把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以及城市建筑工地废旧模板等当作燃料,进行发电”,乍听之下有些玄乎,金泉生物质发电厂副总经理江柏解释,生物质发电是一种全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一辆辆货车行至固定存放处,将原料堆成一座座小山,有关人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投产后,收购一吨油菜秆的价格大概为260元,其它农业废料也有相应的收购价,可以为周边农民带来经济收入。按一年消耗农业、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燃料30万吨计算,可折标准煤16万吨,每年可提供绿色电量2亿千瓦,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5000多万元,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00吨,二氧化碳排放26.2万吨。

 

  记者手记

 

  绿色理念 引领工业转型

 

  如何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是摆在贵州人面前的共同考题。新年伊始,我们在金沙,寻找解答的线索和方向。

 

  传统产业“独大”不再,新兴产业“后发先至”,金沙走上一条令人称道的转型升级之路,抒写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转型升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