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养一体带动 同步小康加速 ——贵州省推进农村公路建养新模式纪实

24.05.2016  10:45
  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创建点湄潭县田家沟。 农村公路沥青面层施工。 路通产业兴。 美丽村路也是一道风景线。 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   “看,那山边的别墅群真美!”日前,记者一行深入贵州省仁怀市坛厂镇采访农村公路建设,远远望去,还没看见路,那沿道路两旁依山临水而建的民宅便映入眼帘。一路走一路看,游客越来越多,特色农家乐迎来送往,服务员们忙得不亦乐乎;农家书屋内主人正挥毫泼墨向参观者秀书法;蓝天白云下,紫色的马鞭草点缀着田园,引来游客徜徉其中,不时举起自拍杆拍照留念……眼前所见的农村生活真让城里人羡慕。     如果不经当地人介绍,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交通闭塞、一贫如洗,村民以种地和外出务工谋生,村庄凋敝,几乎沦落为空心村。穷乡盼富路,一切因路而变。今年年初,全长6.8公里的坛厂至鲁班公路改造完工,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也为当地经济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这是第一条通过“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修建的路,与以往贵州省任何一条农村公路的修建模式都不同。     “同步小康,交通先行。由于贵州公路交通历史欠账较多,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农村公路建设管养资金的需求依然存在较大缺口。‘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是贵州省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创新,初步走出的一条贫困地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发展新路子。”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刘扬告诉记者。     创新模式 借力打力啃硬骨头     在贵州遵义县农村公路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中交二公局的施工人员正在抢晴天推进工程进度。“今年我们的目标任务是完成农村公路1075公里,而这超过了‘十二五’期遵义县全部新(改)建农村公路的总和。”遵义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何吉仕告诉记者,如果不是采取“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这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遵义县农村公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贵州省普遍存在。过去几年,贵州省农村公路发展一直在突破,据悉,贵州2012年年底已实现“乡乡通沥青路”和“村村通公路”,2015年年底建制村通畅率为75%。然而,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     “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地区因交通而掉队”,同步小康,交通运输行业早已立下铮铮誓言。在经济欠发达的贵州,这个誓言更显厚重。早在2013年,贵州就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2015年10月至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贵州省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研究确定了省级配套资金筹措方案。农村交通发展目标十分明确:贵州省计划到2017年实现农村公路“4个100%”,即建制村通畅率100%、建制村通客运比例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100%;全省县乡道等级公路里程达5.6万公里,通村公路等级以上里程达4.8万公里,农村公路等级公路率达65%以上。     刘扬告诉记者:“接下来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按照常规的发展方式去推进建设,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在总结以往农村公路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吃透相关政策法规,科学创新,找到新的突破口。这就是贵州省创新农村公路建养模式的原因。”     所谓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即以市(州)为单位“打捆”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农村公路项目库的项目,重点是剩余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县乡道改造三个类别,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社会资本,由社会资本承担项目的实施(含资金筹集、总承包施工)及交工验收后5年的养护服务工作(含2年质量责任缺陷期养护和后3年养护工作),政府依据项目建设及养护的绩效评估情况,支付“改造+养护”费用,服务期满后,公路交还地方政府。     据了解,自2015年6月启动该项工作以来,从开展调研到方案印发,通过有序推进服务协议、实施合同、招标文件和勘测设计等各项工作,于2016年1月完成招标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中交二公局、中水电九局等7家央企参与到贵州省农村公路建设当中来,“建养一体化”服务项目的总规模为2.3万公里,总投资约200亿元。     为了支持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推广,全面完成既定目标,在资金保障上,除已到位的国家补助资金外,从2015年起到2017年,贵州省财政每年一般预算将安排10亿元(3年共计30亿元),对地方提前融资到位的资金进行一次性贴息补助,对地方投入部分进行适当贴息补助。     农村公路建设,地方政府是责任主体。解决了资金瓶颈,硬骨头不再难啃,“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深受各地欢迎和认可。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凤冈县十分珍惜。”凤冈县县长王继松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围绕“扶贫攻坚、交通先行、同步小康”的思路,凤冈县组建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建立“县、乡、村、组”四级责任体系,形成“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确保每个项目高效率推进。     仁怀市最早着手推进“建养一体化”。仁怀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洁介绍,2015年9月,仁怀市交通运输局会同相关部门与中交二公局考察座谈,通过下达施工委托实质性先期开工两个项目,把“谈好了再干”转变成“边干边谈、诚信合作”的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细化合作方式,为项目大规模正式签约奠定了基础。     铜仁市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摸索出了“一路一议”的方式,采取现场定量、定价,业主、施工、设计三方根据实际情况,现场复核工程量、确定地材单价后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央企强大的融资能力,缓解地方筹资压力;有利于发挥央企技术、管理和设备设施等集团化优势,缓解地方技术力量不足,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有利于精简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工程建设廉政风险,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以时间的提前换取发展的空间, 让群众提前受益。”贵州省公路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胤如是说。     共赢合作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我们需要把修高速公路的理念贯彻到修农村公路上来,时刻保证在建项目的质量、安全与进度。”走访贵州各地农村公路建设一线,这是所有参建央企一致的理念。     根据贵州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实施方案,其资金主要由中央资金、省级财政补助、市(州)政府及县(市、区)政府投入的建设资金和5年养护资金构成。服务费支付前进行绩效评估,根据项目交工验收质量和养护年度内养护技术状况评定结果,确定政府应支付的服务费用。项目状况指标达到合同要求时,按合同全额支付服务费。项目状况指标低于合同要求时,根据合同约定调减当期服务费后支付。5年服务期养护资金按“好路率”考核指标比例据实支付。未全额支付部分的养护费和工程款发包人将不再予以支付。     “这是一项群众给了‘好评’之后,施工企业才能获利的工程。”在遵义县农村公路施工现场,中交二公局技术员马昌辉告诉记者,一旦得了“差评”,不仅意味着企业利益和信誉受损,5年养护期内企业可能要为建路时质量不过关而投入大量的养护成本。     农村公路在建,更在养,然而现实中,重建轻养的现象一直存在。贵州省内九成面积为山地和丘陵,修建的山区农村公路建设等级低,建设养护成本高,地方财政拮据,配套资金跟不上,致使山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很难顺利实施;同时,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不健全,人员少、缺乏专业养护设备,这些短板使农村公路建设形成“一年修、二年丢、三年变成大水沟”的恶性循环。     采取“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后,贵州省农村公路发展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告别以往“既要建、也要养,还要管;建不好、养不到、管不住”的尴尬局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建设和养护交给央企,用央企既有的优势,有效解决了农村公路建养难题。除此之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打招呼、递条子”的现象杜绝了,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均能做到防控兼顾、廉洁行政。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参与到农村公路建设中,央企避免了资金风险,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在融资方面,依靠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央企可以获得优质的信用,银行发放贷款也无后顾之忧,银企之间形成良性合作关系。从长远来看,通过农村公路建设获得社会认可,他们进而继续参与到当地市政道路等项目中去,增值效益明显。同时,扶贫攻坚项目是民生工程,央企履行了社会责任,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收。     在与一些当地原有施工企业交流过程中,他们也表达了自身的利益诉求,有挑战,但也有机遇。这种模式给当地原有施工企业带来了挑战,但是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建设的央企也逐步邀请一些优秀的劳务队伍加入进来,这些队伍不仅可以获得收益,而且能够和央企“同台竞技”,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作为一种改革创新,已纳入国家推行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目录清单,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下一步将全面应用于贵州省普通公路项目的建设,发挥更大的效益。     从以往的恶性循环到多方共赢,贵州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实现了建设与养护的有机结合,切实做到了“建一条、养一条、能持久”,推动农村公路由“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为贫困地区群众真正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资源财源 美丽乡村农家乐     每到周末,仁怀市坛厂镇的农家乐都要排起长长的队伍,排队叫号吃饭;门前屋后园子里一块块长势喜人的菜地上插满了小主人的名片,据了解,这些小主人都是附近城市里中小学生,这里的菜地成了“QQ农场”的现实版,以往几乎没有什么收益的菜地,如今每亩地年收入达五六千元。     “这是过去群众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坛厂镇副镇长罗洪全告诉记者,虽然坛厂至鲁班段县道改造工程完工还不到半年,但其所发挥的效益已经十分明显。坛鲁旅游公路的建成,为综合打造总投资1.7亿元、占地面积2800亩的“神采八卦迷园”景区提供了有力支撑。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推动了景区跨越式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务工、创业,景区新增就业岗位1200多个,每年仅工资性收入就超过2600万元,沿线开办的农家乐、农村客栈等附属配套旅游产业超过50家,     同样收益的还有铜仁市江口县城至梵净山公路沿线群众。铜仁市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聚居着土家、苗、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70%,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铜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世凡告诉记者,2015年9月,铜仁市改造完成了江口县城至梵净山公路,使梵净山成了游客旅游休憩的胜地,为沿线群众脱贫致富注入了新活力。接下来,铜仁市将积极推广“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领公路沿线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增强“造血功能”,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公路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设施,在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农村地区同步小康意义重大。     “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地区因交通而掉队。农村公路不仅要便民出行,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农业、产业、旅游发展服务,成为三农发展的先行官。”这已成为整个贵州公路交通建设者的共识,也是推进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应有之义。     事实也正是如此,记者一行所到之处,一条条围绕农村资源修建的公路,有效地拉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推进了工农旅一体,产城景互动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沿旅游公路,各地农村还完成两侧房屋美化、庭院整洁、路灯安装等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每至夜晚,这里也不再黑灯瞎火静悄悄一片,在亮堂的路灯下,广场舞、竹竿舞连番上演,村民不仅腰包日渐鼓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农村公路正在促进农村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美丽变迁。“十三五”期,随着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公路沿线特色种养业、客货运输、劳务收入、乡村旅游等产业将蓬勃发展,交通精准扶贫助力同步小康的故事也更加动人心弦。     作者 丰家卫  李黔刚  王中强 本版图片由 贵州省公路局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