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同胞贵阳共忆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创始人林可胜

17.12.2015  22:47
海峡两岸同胞贵阳共忆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创始人林可胜 图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 图云关旧址。 李婧 摄

  中新网贵阳12月17日电 (记者 杨茜)“这是博爱救助的精神,是高尚的人道主义理想。我们要记住林可胜教授和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的贡献。”17日,海峡两岸同胞汇集贵州省会贵阳市,纪念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创始人林可胜,展望两岸美好前景。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来自海峡两岸的同胞在贵阳共同纪念组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参与中国军队抗日第一线医疗救援工作的林可胜。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由中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生命科学之父”林可胜创设组建,他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到抗日前线参与第一线的医疗救援工作。以“救死扶伤、博爱恤兵”为宗旨,本着人道主义的理想,对所有的抗日部队,不分贫富阶级、不分官阶级别、不分国共、一视同仁,一并支持。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说,海峡两岸共同纪念林可胜教授,是希望发扬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两岸同胞放下心中的分歧,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大局,共同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构架,为中华民族美好前景多做贡献。

  19世纪80年代,红十字运动经由台湾传入中国大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以救助伤兵和难民为宗旨的红十字活动,也是发生在与台湾命运相关的甲午战争之中。1939年初,由于战时连连失利,使得在汉口成立不久的中国红十会救护总队,经长沙、祁阳迁至贵阳图云关。1939年至1945年间,贵阳图云关是中国抗战医疗救护的指挥中心。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此训练了3000多名战场救护员,其外围医疗救护队累计训练了2万多名战场救护员,汇集了一大批中国最优秀的医学专家进行医疗教学工作,吸引许多国际人士来华参与医疗工作,建立起全国性的医疗救护体系。

  台湾红十字组织前会长、海峡交流基金会首任秘书长陈长文说:“来到贵阳,更加深刻体会到当年林可胜先生无私的奉献和平等的态度,作为后人的我们在今天更要以两岸同胞一家亲,共存共荣,共同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为目标。

  海协会副会长叶克东指出,林可胜教授担任救护总队长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既是连结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历史记忆的一座桥梁,也是当今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两岸红十字组织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寻亲转信、人道主义救援、生命救助培训、民间沟通交流、社区公益事业等,两岸红十字组织的交流合作,也是两岸民间大交流的精彩剪影。

  “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的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70年前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协同抗敌救国,如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更不应缺席。”叶克东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