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在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召开

29.08.2017  15:33

      8月27日,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暨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在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召开。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鸣明,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省社科院院长吴大华,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丰泉,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红光等出席。省社科联副主席、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致辞,贵州民族大学校长陶文亮为“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揭牌,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级督学潘建春致辞,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董事长刘实鹏致辞,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肖远平主持研讨会。

学术年会现场

      张学立在致辞中向参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贵州民族大学的基本情况。他说,贵州民族大学历来重视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始终把做好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将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融入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

贵州省社科联副主席、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致辞

      多年来,贵州民大主要在三个方面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的教育传承工作:一是坚持“三元融合”办学理念。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各族师生心中,让各民族师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二是积极推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近30年来,学校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六山六水”调查、全国全省民族识别调查,参编国家民委五套丛书,创建九大民族学会,参与承担“水书文献、彝族文献、布依族文献”整理,建立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等11个研究院,并参与了贵州世居民族文化名片、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服饰、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研究等重大选题重大项目,不少成果在学界、政界产生重大影响,积极推动瑰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上升为最鲜明的贵州印记、贵州特色、贵州标志。三是不断加强民族民间文化学科建设。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群涵盖了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历史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新闻学、民族文化传播与产业化、新闻传播社会学、音乐学、舞蹈学、社会工作、美术学、服装与服饰设计、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法学、文化产业管理、民族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或专业方向)。全校数百余位高级职称专家的教研方向大多数与民族类学科群相关或交集。“民族学”“法学”“社会学”等专业被教育权威机构评定为“中国高水平专业(四星级)”。学校已成为西南地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基地。贵州民大真诚期望与各界同仁共同携手,为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助推“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促进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刘丰泉代表省社科联向莅临会议的领导和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落户贵州民大人文科技学院表示祝贺。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旨在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修正理论,已成为贵州省社科界学术研讨、资政建言、理论创新、服务社会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品牌和学术平台。本次研讨会以“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为主题,交流研究成果,探讨合作途径,共商发展大计,必将为贵州加快民族教育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强、贵州民族大学校长陶文亮共同为“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揭牌。

张强、陶文亮为“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揭牌

      在研讨会主旨发言阶段,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就“现代教育和文化传承”,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会长林继富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议题展开讨论。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