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90后搬迁者重返故土创业:破碎土地再现春意

25.11.2019  13:30

  图为陈红珍“老家”的养鸡基地。 贺俊怡 摄

  中新网贵州晴隆11月24日电 题:贵州90后搬迁者重返故土创业:破碎土地再现春意

  作者 刘鹏 刘美伶

  进入初冬,对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的67户搬迁民众来说,又将要领到在“老家”三宝彝族乡干塘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分红了。

  分红不多,每户也就一千多元(人民币,下同),但已在新家园有着稳定就业和收入的村民来说,这些钱有着特殊意义。

  “我们搬到了新的镇上,老家原来的土地用于退耕还林,没想到这些曾经贫瘠的土地还可以再次创造价值。”搬迁村民周兴文笑着。

  住在新家中却能领到“老家”的分红,得益于重返故土创业的陈红珍。

  1993年出生的陈红珍学的是医学专业,2016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三宝彝族乡干塘村工作,成为一名村医。

  图为陈红珍在基地上做护理。 贺俊怡 摄

  原来的三宝彝族乡距离县城不过50公里,但这里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山高谷深,道路曲折,土地贫瘠,是贵州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人口不足600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7.9%。

  为改变这里“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现状,让村民摆脱世代贫困,贵州省于2016年对三宝彝族乡开展易地扶贫整乡搬迁。陈红珍一家是2018年搬到新的安置点搬阿妹戚托小镇,如今,8000多名搬迁民众在这里有了新的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搬出来后,原来老家的土地虽然用于退耕还林,但还是闲置状态。”陈红珍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陈红珍重返故土带头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极贫乡镇子基金进行投资,将老家的土地流转来发展养殖土鸡产业。

  三宝乡年均气温14.1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合养殖土鸡。“我们是试养阶段,只有52个鸡舍,但收益不错。”陈红珍说,第一年就实现纯利润57万元,2018年的冬天,养鸡基地为67户村民分红8.6万元。

  随着养鸡基地逐步走向正轨,陈红珍准备扩大规模,为村民们增收做出贡献,这是她心里最初的梦想。但在晴隆县委宣传部部长文龙生看来,养鸡产业不仅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路,更盘活了迁出地曾经破碎而贫瘠的土地。

  文龙生介绍,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土地流转,村里发展起了天麻仿野生种植、何首乌、苦荞茶等“林下经济”。

  贵州是中国易地扶贫搬迁最多的省份,共计划搬迁188万。据贵州官方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8月31日,贵州累计完成搬迁入住184.5万人,剩余3.5万人将在2019年年底前全部入住。

  在这次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贵州共有10090个贫困自然村寨进行了整体搬迁,也就意味着,一万多个村寨彻底从地图上“消失”。

  也许,“消失”也代表着新生。贵州针对如此大面积的迁出地,一方面进行退耕还林,恢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继续维持迁出地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引进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开发迁出地土地,鼓励搬迁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流转、合作、入股等方式参与迁出地土地开发经营,发展“林下经济”,提高了迁出地土地经营权收益,实现搬迁民众增收与生态恢复双赢。

  如今在贵州,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陈红珍一样,逆向而行,重返故土,曾经破碎而贫瘠的土地逐渐焕发出春意盎然的生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