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存量房够卖十年:本地人很多都有三四套

27.06.2014  16:20

  先是公开发文取消限购,随即又因“政府文件打印错误”撤回文件,呼和浩特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第一财经日报》今日报道称,虽然限购取消被否认,但调查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楼盘仍有“办法”突破限购套数,当地营销人员称,这种做法在当地并非个例。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呼和浩特楼市库存积压严重,可售面积持续增加,目前可售住宅库存高达12万套,按现在平均每月成交1000套的去化速度计算,消化这些可售住宅至少需要10年。

   呼和浩特经历限购解除“一日游

  在房价涨势放缓、楼市库存高企、去化压力陡增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举起松绑限购的救市大旗,最新这一加入阵营的是呼和浩特市。

  这座城市被曝于6月20日对外发文表示取消限购,成为首个以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明确松绑限购的城市。

  该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取消商品房销售方案备案制度,居民购买商品住房(含二套住房)在办理签约、网签、纳税、贷款以及权属登记时,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数查询证明。产权登记部门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不再对购房人的房屋套数进行查询,允许外来人口在市区购买成套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

  呼和浩特这份松绑限购的文件发布后,立即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就在前日,这份文件却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

  据报道,25日15:30左右,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开发监督管理处的网站上原来发布这份文件的链接突然失效,文件被撤回。该处负责相关工作的李主任向媒体表示,政府文件有两个字打印错误,需要重新发布。对于具体是否执行上述文件,该人士表示不太清楚,但会很快重新发布出来的。不过,截至目前,该网站上尚未发布新版的文件。

  于是,在沈阳等城市之后,呼和浩特也加入了解除限购“一日游”的行列。

  在今年以来的新一轮楼市下行期中,按照中央政府分类调控的要求,有多个二三线城市或松绑限购或以公积金、契税补贴的方式刺激楼市,与上一轮不同的是,本轮松绑、救市的十多个城市大多得到上层的默认,只有沈阳和呼和浩特是例外。

  业内人士称,上一轮是无论动什么都会被叫停,这一轮是只要不触碰取消限购这根红线就没事,但一旦触碰了就会被叫停。因为直接取消限购,其对市场的冲击太过明显,各种风险太大。

   新房空置率高 二手房多被甩卖

  虽然呼和浩特方面对媒体否认了取消限购的说法,但事实上,与国内一些二线城市一样,这座城市的限购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有“操作空间”。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当地一位品牌房企楼盘营销人员透露,尽管规定呼包鄂三地居民家庭限购两套房,但呼和浩特的购房者即便家里已经有两套房,且有贷款记录,只要“配合”,也都有办法能买。

  该营销人员说,如果家庭已有两套住房,想购买第三套住房,楼盘可以协助办理假离婚,规避政策要求,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过户等其他方法来绕开限购。

  按照他的说法,呼和浩特新房空置率高,家有多套住房再购房的客群,并非个例,而是在购房者中“占很大部分”。

  而在二手房市场,呼和浩特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今年行情都不是太好,好多人都在往外甩,基本都是买的房价上加一点就往外卖。”京城广厦房地产经纪公司一名中介人士称,今年以来,买房客户不多,眼下该公司一家店一个月成交量约7-8套二手房,而去年6月前后,一家店一个月可以成交近20套。

  他告诉记者,呼和浩特新房供量很大,空置很多,呼和浩特本地人很多人都有三四套房子,一般是外地过来定居的才需要买房,因此,除了学区房和部分刚需房,其他二手房根本不好出手。

   存量房够卖十年 救市短期难见效

  根据国家统计局按月发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呼和浩特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自3月至5月份的环比变动幅度为0,这意味着呼和浩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已经连续3个月停止环比增长。

  房价涨势放缓之外,呼和浩特楼市更面临高库存的压力。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对35大中个城市2013年商品住宅现货的库存去化周期研究,呼市的住宅去化周期高达37个月,在35个城市中名列库存去化压力最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列举数据称,呼和浩特总人口300万,其中城市人口仅200万,作为一个二线城市,目前住宅可售库存高达12万套。以平均每月也就成交1000套计算,张大伟估计,呼和浩特去化目前可售住宅至少需要10年。

  张大伟直言,按照呼和浩特目前的市场结构,已经具备了所有崩盘的特征,若不再大规模救市,年内房价有可能出现暴跌。但他认为,限购松动对一个去库存需要10年以上的城市而言,在人口增量有限的前提下,作用也很有限。

  “呼和浩特从经济上看还是三线城市,此类城市的人口导入速度不快。”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说,呼和浩特楼市在5月份已经出现了滞涨,未来下跌的风险加大,所以即便目前进行救市,也很难在短期内打动购房者的购房心理。(腾讯财经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