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医唐开文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

05.06.2014  18:45

唐开文毕业于我院中西医结合98级(2)班。在校期间,唐开文除学好专业知识外,还积极参与学院和各类活动,曾任基础部团总支副书记、临床二系团总支副书记、院大学生科协理事长、基础部马列主义学习研究会会长等职。2003年,唐开文毕业后主动放弃广西一制药厂的高薪聘请,毅然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修文县大石乡卫生院开展志愿服务,挂职医院副院长。工作中,他运用自己所学成功救治了数十名危重患者,并积极协助院长的管理工作。2004年7月,他因工作需要被调往修文县六屯乡卫生院服务,挂职医院业务组长。在这里,他出色的医术被当地群众誉为“人民的好医师”。 2005年,唐开文因在志愿者服务期间工作突出,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2005年6月,他参加了当地的就业考试,同时考上了修文县社会保障局和六屯乡卫生院的工作岗位,又一次人生的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是去县里工作,还是留在基层?唐开文同第一次参加西部计划的抉择一样毅然作出了选择,在今年8月服务期结束后留下来在六屯乡卫生院工作,立志要为当地的医疗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他“扎根基层”的誓言!

唐开文,一名医务工作者,曾经是西部计划志愿者。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投身西部计划志愿者行列,在两年的服务期间,与山区农民结下不解的缘分,服务期满,他再一次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了“扎根基层”。

2006年1月24日,冬寒料峭,偏僻而冷清的修文县六屯乡突然热闹起来,副省长刘鸿庥亲自率领慰问团来到这里看望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一一曾经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现在扎根六屯的唐开文医生。

■放弃城市工作 投身山区服务

2003年5月,唐开文作为一名应届医学本科毕业后被广西玉林制药厂录用。在他与该公司谈定工作和待遇正准备签定就业协议之即,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了。作为贵阳中医学院志愿者协会会长的他毅然放弃了留在都市的想法,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

唐开文于2003年8月到达贵州省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卫生院开展志愿服务。大石布依族乡是修文县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也是该县最贫困的一个乡。大石卫生院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由于当地经济、文化等基础相对落后,医院的年青医疗技术人员都因条件艰苦而相继“孔雀东南飞”了。加之管理等诸多原因,医院在相当一段时间都未正常开展工作,职工上班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常人看来,这样的医院根本就谈不上有发展和创新,更谈不上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针对医院所处的境况,唐开文向院长提出了自己的打算:增设中医、针灸、推拿、妇产、化验、手术等相关临床和辅助科室。令唐开文非常高兴的是,他的建议被院领导采纳并在全院职工会议上通过。为此,他与院领导多方奔走,争取款项添置了中西药和常用的医疗器械,增设了中医、针灸、推拿、妇产、化验等科室。同时购置了手术床、无影灯、超声雾化器、电动吸引器、氧气筒、检查床等手术室用品,并及时投入使用中。他还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整改意见,协助院长进行整顿,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上下班签到制度、考勤制度、医务责任制度,以此来约束医务人员,规范医务秩序。同时,选派年青医疗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以便扩大医院的业务范围,造福一方百姓。

■ 帮人之所需 助人之所难

出诊,对于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不管多远多累,他们都是随叫随到,半夜出诊至早上才回医院是唐开文常有的事。医院的同事和前来就诊的病人都说:“西部计划志愿者就是不一样,要是我们这里多来几个西部计划志愿者,那该多好啊!”对此,唐开文说:“想想那些长年累月坚守在基层的工作人员,有的一干就是一辈子,我作为一个本身来自西部的学子,在学有所成后为西部服务、奉献一两年,有什么理由不去呢?一次次的出诊使我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的任务就是帮人之所需,助人之所难。

一次,一个被唐开文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女童家属在临走时,从怀里掏出50元钱对唐开文说:“医生,非常感谢你救了我女儿的性命,这几十块钱,你就留着买烟抽吧!”“我是医师,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作为青年志愿者,这更是我义不容辞的。”唐开文赶紧回绝。

在熟悉农村情况的唐开文看来,50元钱对于那里的一个老百姓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那是老百姓一个月或许更长一段时间的收入,任何一个还有一点点良知的人,面对老百姓的那种辛酸,那种艰苦,都不会接受这50元钱的。

接近年关,小女孩的父亲托人给唐开文送去了一块腊肉和一些鸡蛋,不管唐开文怎么推辞,来人说不留下东西自己就不走,最后还是在院长的劝说下唐开文才勉强收下了。来人在走的时候握着唐开文的手说:“唐医师,你别走了,就留在我们这里吧!

通过这些,唐开文深深感受到了基层的民风——朴素、真诚;农民多么需要知识,需要健康。同时这更进一步增强了唐开文用自己的所学服务基层的决心。唐开文说:“说句内心话,如果还有机会,我真的愿意继续呆在那个地方,为那里的父老乡亲贡献我的一切。

在大石的日子里,在唐开文的心中,“周末”这个概念似乎已经悄悄逝去。

后来,应组织的安排,唐开文挂任了该院副院长。他的工作任务更重了,在干好业务的同时,还要下队开展防疫、妇保、计免等宣传工作。同时还要分担管理和后勤的硬软件工作。

对医院进行改革,是医院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只有改革,医院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也才能更好地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过一系列改革,医院基本上走上了正轨。通过全院职工的努力,医院的月创收创造了历史新高,并还清了以前的债务,补足了职工的差额工资和福利待遇。每当看到职工们领到工资喜笑颜开时,唐开文特别高兴,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情寄乡亲 扎根基层

2004年7月,因工作需要,组织派遣唐开文前往修文县六屯乡卫生院服务。当唐开文离开大石的时候,他流泪了:清早起来,医院的院子里已经站满了提着鸡蛋,提着花生、瓜子的老乡,说是要送给唐开文。

其中有一个中年男子拉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来到唐开文面前,并对男孩说:“跪下,你的命是唐医师救回来的,他是你的再生父母,你就叫他一声爹吧。

唐开文还没反应过来,男孩已经跪了下去,含泪对唐开文说:“爹,您就别走了,留下吧!

唐开文知道,在那样一个少数民族地方,人们只有对自己的父母才下跪。顿时,整个院子里都是抽泣声。此时此刻,唐开文的心很痛很痛。最后实在难忍,只好索性跑到车上关上车门,痛快地哭了一场。

时至今日,唐开文每每想起那个场面,眼泪都还是不自觉地往外流。

之后,那个男孩经常给唐开文写信,并依然管唐开文叫爹。在那个男孩的每一封信中都有这样一句话:“爹,我的身体一直很好,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像您一样做一名青年志愿者。

唐开文来到的六屯乡卫生院,其情况要比大石稍好一些,每个月有五六千块的业务收入。不过情况也不算太好,中医、骨科方面基本上也是一片空白。唐开文到了以后,同样建议增设中医、针灸、骨科等科室。几个月中,医院的月业务收入急剧上升,达到了两万五千多。在几个临床医生中,唐开文一个人的处方量就达到一万元以上。于是,经医院院务会讨论,唐开文挂任医院业务科长,负责整个医院的临床医务工作。

唐开文学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主攻内科,但是在人力资源极其匮乏的乡镇卫生院,他不管遇到什么病情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就在去年11月初,他在三天之内,连续为四个产妇接生,当他从最后一个产妇的产房里出来的时候,几乎腰都直不起了,但他说:“当我听到这些新生命清脆的啼哭声,当我看到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我也真的为他们高兴,仿佛也觉得不怎么累了。

他说“我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夜里出诊的经历,在出诊的路上农家的恶狗咬破了我的新裤子,崎岖的山路摔坏了我的手电筒;出诊的车子差点坠下悬崖时的惊恐;淳朴的乡亲拉着我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话”。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这样问他:“你为当地的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他们会感激你吗?”患者留下的锦旗和感谢信,是农民兄弟对他一个青年志愿者最大的鞭策、鼓励及感激。

由于唐开文出生于农村,和农民有着许多共同语言,极易沟通。没多久,他就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很多老百姓问他:“唐医生,你今后能留在我们这里吗?我们需要你。”唐开文不知该怎么回答,只是对他们笑了笑,心想,倘若还有机会,自己一定会和这些农民兄弟生活在一起。

2005年5月,唐开文所在的六屯乡的十多个村委联名向团省委、县政府申请,要求将他留下来在卫生院工作。

2005年6月,他参加了当地的就业考试,同时考上了修文县社会保障局和六屯乡卫生院的工作岗位,又一次人生的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是去县里工作,还是留在基层?唐开文同第一次参加西部计划的抉择一样毅然作出了选择,在今年8月服务期结束后留下来在六屯乡卫生院工作,立志要为当地的医疗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他“扎根基层”的誓言!

他说:我选择了做志愿者,我没有后悔。要是我没有选择做志愿者,我会后悔一辈子!

2005年,唐开文因为志愿服务表现突出,获团中央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

编辑: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