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非遗专家在黔“论道”: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并重

07.07.2016  15:24

(信息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作讲话。龚江锋 摄

7月6日,伴随着一曲优美的苗族飞歌,2016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传统伦理下非遗传承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州民族大学开幕。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的专家教授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的40余人出席研讨会,“论道”传统伦理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

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集中区域。”贵州省文化厅厅长徐静告诉记者,“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以侗族大歌、苗族服饰、苗族古歌、苗族史诗《亚鲁王》、苗族芦笙舞、茅台酒酿制技艺等为代表,是贵州各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和想象力的体现, 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建议政府、学界和民众三方面联手合作。各级政府的主导和广泛的深入的支持,学界深入研究、深入理解,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和传承,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同样重要。

目前,贵州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侗族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5项140处,省级名录561项653处,市(州)级名录1000余项,县级名录4000余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7人,省级402人。贵州还建立了国家级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处,省级2 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3处,省级28处;率先在全国建成了第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本次研讨会由贵州省文化厅、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复旦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贵州民族大学共同承办,还获得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的积极支持。3天的会期内,主办方还将会场延伸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扪侗寨,并于7月8日在地扪生态博物馆举行闭幕式。

图为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莹致辞。龚江锋  摄

图为贵州文化厅厅长徐静致辞。龚江锋  摄

图为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致辞。龚江锋  摄

图为学者刘魁立作《非遗“三题”》报告。龚江锋  摄

图为韩戈金学者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龚江锋  摄

图为日恩学者松尾恒一作《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代社会的应用》。龚江锋  摄

图为俄罗斯学者作《中国呼伦贝尔三河地区的俄罗斯族》。龚江锋  摄

图为传统伦理下非遗传承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龚江锋  摄

图为贵州民族大学非遗传承教学成果展演——侗族大歌。龚江锋  摄

图为贵州民族大学非遗传承教学成果展演——苗族飞歌。龚江锋  摄

图为贵州民族大学非遗传承教学成果展演——彝族歌曲。龚江锋  摄

图为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龚江锋  摄

(转自人民网贵阳7月7日电,龚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