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员该从扬州炒饭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

28.10.2015  11:35

本网舆评: 炒饭“喂猪”?古城扬州经不起这样折腾

闹了多日的扬州炒饭事件,终于以26日吉尼斯官方宣布“挑战纪录无效”告一段落。事件渐渐平息,但因此留给地方官员的教训和思考,没有停止。扬州旅游局的回应和“道歉”,也仍有疑问。

首先,政府部门乐于为此类活动站台的习惯,该改一改了。10月23日,江苏扬州4192公斤重的“最大份炒饭”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当日11时30分新纪录结果宣布后,炒饭却被装进垃圾车拉走,一时间舆论哗然。宣传部门澄清“活动是烹饪协会主办,政府没有参与。”其实,协会、企业热衷于这样吸引眼球的活动,背后的地方政府不一定出钱出力,但一定站台。正如这次的“最大份炒饭”挑战,便在海报上标明了扬州市旅游局是支持单位。怎么出了事儿,就“没参与”了?

不过,官方还是道歉了。但这份官方声明,遮遮掩掩,疑点重重。扬州旅游局坦承:“本次活动虽非该局举办,但旅游部门存在监管和服务不到位的责任,导致150公斤左右的炒饭不能食用被送到养殖场处理,接受大家的批评并诚恳道歉。”但问题也出在这份道歉通报上:其一,这被污染的150公斤炒饭是如何被区分出来的?4吨饭是在一口大锅中一起炒的,怎么就这150公斤存放超过了4小时、被污染了呢?其二,按照旅游局的说法,“其余的炒饭在活动当天已经按原计划送到接收单位,相关单位都出具了接收和食用情况的书面报告,并报吉尼斯备案。”但是又有学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个炒饭谁敢吃?主办方此前是说可以带回学校食堂给学生免费吃,但校方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害怕引起食物中毒,所以没有这样做。”那么这份食用情况的“书面报告”,除了向吉尼斯备案,能否也公诸于众,让媒体和网友们监督,看看最终浪费的,是不是只有150公斤?

最后,有观点认为“扬州好歹火了一把”,但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样的宣传有百害而无一利。某门户网站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4吨扬州炒饭的成本不超过15万,如此低的成本,却可以吸引全中国大多数的媒体报道,这笔交易,到底谁合算?若不是有“最大份炒饭”的助推,除了扬州当地媒体,哪家媒体会愿意免费去宣传扬州、介绍“扬州建城2500周年”的背景呢。“从客观效果来看,确实起到了宣传扬州的效果。”不过笔者要说,扬州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古城,是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不需要这样的宣传。说句不好听的,宣传城市,不靠惠民利民的政策,不靠口碑相传,而靠这种“新闻”,那么即使吸引了再多的眼球、登上了再多的头条,和明星靠绯闻炒作搏出位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