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被指迷恋审批:地质公园立项盖近百公章

01.09.2014  10:43

  国务院督查组及第三方评估流程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资料图片

  8月2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国家行政学院、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4个部门的负责人走进中南海,作政策落实第三方评估的汇报。

  评估报告直指有的部门和地方“对审批很迷恋,对监管很迷茫”;评比达标事项过乱;棚户区改造拿不全“四证”违规操作等问题。

  今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针对19项政策落实情况的首次全面督查,其中一大创举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引入第三方评估,就是要发现一些“政府内部监督碰触不到、不敢公开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第三方评估独立于督查组

  国家行政学院承担的任务是“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的评估。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参加了第三方评估工作。

  从部委地方领导,到小微企业老板,他们都要接触。“座谈会上有的是很小企业的老板,有的刚创业不久,比如照相馆老板。

  张占斌告诉新京报记者,第三方评估的调研与国务院督查组完全独立,更多选择下放权力比较多、影响大的部门,另外东、中、西部省份都要兼顾。“从接受任务到完成,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他说,“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候要连夜换地方,到了目的地都半夜了。

  参加此次第三方评估的有4家单位:国家行政学院、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分别对简政放权、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棚户区改造、扶贫开发、农村饮水安全等改革、发展、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

  评估组走访多个省市和部委,工作方式主要是召开座谈会、访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

  与前期的国务院督查组分成8个组分赴4个部委和16个省(区、市)“横向”督查19项政策相比,第三方评估采取纵向的方式,除了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两项之外,其余3个部门各承担一项内容,分赴不同的部委和地区调研评估。

   评估发现不少部门“会批不会管

  本届政府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在国务院督查的19项内容中,简政放权是第一项。

  国家行政学院评估组对本届政府前四批取消和下放的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落实进行了评估。

  “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含金量较高。企业都举双手赞成,希望将下放权力落实到实处。”张占斌说,当然也有一些问题,有些干部不太会监管,“我们的监管欠账很多。

  评估报告称,部门“自我革命”动了真格,本届政府前四批取消下放审批事项,数量目标已经完成过半。

  报告还专门指出普遍存在“监管是短板”的现象。

  “不少部门和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会批不会管’的情况。有的‘对审批很迷恋,对监管很迷茫’,因为事前审批‘最熟悉’、‘最便捷’,也‘最少责’。”报告中写道,有61.3%的受访企业不了解取消下放事项后有无监管。

  在下放审批权方面,评估组还发现其他问题,比如,行政审批事项数量不清,有的地方和部门,“一项”指小项,有的指大项,大项可能包括二十多个小项。

  评比达标等事项过乱,资质资格类项目繁多。比如西北大学仅今年上半年,就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开展了22项各类先进评选活动,学校反映强烈,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