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缺陷致每天腹泻近20次 初生婴儿病榻上等待生命奇迹

07.05.2015  14:31

【新民晚报·新民网】“看着孩子现在能眨巴着眼睛和我们互动,情况一点一点好起来,她都这么坚强,我们真的不愿意放弃,哪怕只有一点点希望。”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病房,抱着女儿“小元宝”的赵明伟柔和的语气中,带着一种父亲特有的坚定。

初生女婴每天腹泻十余次

2015年1月26日,小元宝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小元宝出生体重3.7公斤,出生时一切正常,她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此之前,小元宝的爸爸妈妈还生过一个女孩,生后1个月即反复高热、持续腹泻伴尿道瘘,小生命坚持了5个月就夭折了。所以,小元宝承载着父母满心的新期待降临到了这个家庭。

然而,好景不长,出生后仅第8天,小元宝就出现了反复腹泻、间断高热,并且腹泻进行性加重,每天要拉黄稀便10-20次,有时还伴有粘液。同时,还有呕吐、咳嗽等症状。看着孩子瘦骨嶙峋,赵明伟夫妇俩心急如焚,他们带着小元宝开始四处求医,可情况始终未见好转。

艰难求医到沪初现曙光

赵明伟夫妇在当地求医未果后,辗转至武汉,最后于3月17日来到上海,他们带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

此时,小元宝已连续腹泻40多天,入院时皮下脂肪几近消失,体重仅为3公斤,和出生时相比,体重还减少了700克。而正常的宝宝这个时候应该重约5.1公斤了。

入院后,小元宝仍反复腹泻,每天10-20次,反复高热,炎症指标居高不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的医生和护士们,围绕小元宝展开了综合救治。

在经过各种积极治疗无果后,为了进一步了解病因,3月24日,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黄瑛教授冒着风险,为重度营养不良的小元宝进行了胃肠镜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白介素-10受体基因缺陷可能。

面对这些报告,大家的心情很复杂。庆幸的是,小元宝的病因找到了,治疗有了方向。愁的是,昂贵的治疗费用让小元宝的父母已无力继续承担。

双生命通道”守护盼现奇迹

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黄瑛说,小元宝是国内靠基因诊断(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诊断的最小的炎症性肠病患儿,如此小的病例在全球也属罕见。目前,小元宝唯一的救治方法就是脐血干细胞移植,以帮助弥补基因缺陷、控制病情。

可是,光移植这一项就需要至少2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来自农村的赵明伟夫妇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小元宝发病至今,夫妇俩已花去10多万元,现在已经债台高筑。目前,从事木工的赵明伟已经暂停了一切工作,和妻子一起在病房里照顾女儿。

眼下小元宝一边靠鼻饲管摄取奶液、一边靠另一管道进行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黄瑛说,目前如果离开这“双生命通道”的支持,小元宝的状况会急剧下降,后果会非常令人担忧。

父亲赵明伟说,女儿刚抱到上海的时候,眼皮都是耷拉着的,睁眼都没有力气。现在,她的体重稳定住了,并开始稍有增加,眼睛也能睁开了眨巴着转,还能挥舞着小手臂、吸吮着小手指。看到她这么坚强,一路挺过来,我们也会坚持到最后一刻,哪怕山穷水尽。

宝父母的不离不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也感动了消化科病房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小元宝争取到了五千元的救助基金。然而,这对于后期的治疗费用,仍然是杯水车薪。

小元宝是不幸的,罹患重病、性命垂危;小元宝又是幸运的,有父母的不离不弃,有携手共进的医护人员。希望有爱心、有能力的人可以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不要让她弱小的生命就此止步。

新民晚报通讯员 尔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