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中药材产业发展

13.06.2014  17:08

  中新网贵州频道6月10日电  题: “”中有药 “”中有石 

  贵州大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乌蒙绝创

  作者  何金武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乌江上游六冲河北岸的大方县,被誉为“中国天麻之乡”,因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成为中药材的“天然药库”,享有“中药材之乡”美誉。其金银花、前胡、草乌、百合、刺梨、太子参等中药材市场前景更是颇好。

 

  据有关部门普查,该县现有中药材1660种,大宗中药材有60多种。其中,2012年大方天麻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不久,大方圆珠半夏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评审。目前,面积15.44平方公里的大方药品食品工业园区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总投资2.65亿元的同心大道已建成投入使用、神农大道工程已近尾声,建成标准化厂房55栋、38.5万平方米,已引进企业37个,共引资43.6亿元。

 

  大方县中药材种植缘何占据贵州省的半壁河山?这与该县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中有药、“”中有石的发展途径是分不开的。

 

  “”与“”的内涵

  喝着“桶里”的水,思着坡头上的源。在“大方县同心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惊人地发现,从过去玩转一匹“”,到如今玩转一株“”,深度的吹糠见米的大方荒坡药材种植模式,在这里看得见,摸得着。

 

  砸破昔日的旧观念,使得大方中药材产业发展“‘石’中有药”。昔日人们所熟悉的石埂坡改梯,如今变成了一道道不小心难以察觉其变化的猕猴桃生物墙。指着这道长约200米的猕猴桃生物墙,大方县同心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会长吴维江告诉来访的客人,“仅这道地埂上的猕猴桃,一季就可收入6000来元。

 

  从远处看,不仅仅是地埂上的猕猴桃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坡地中的风景同样耐人寻味:过去种包谷,一亩坡地的产值在600元上下,如今,改种菜、种粮为种药,并进行适时的套种,以短养长,让药农得到吹糠见米的实惠。

 

  把荒坡、石埂用于发展药材种植,可种出的药材如何销售?大方县则采取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着力解决中药材产业的加工销售瓶颈,促进中药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有了种植基地这个“”,中药材发展效益链的“”才有摆处。大方县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强中药材加工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入驻园区的深药集团、贵州同威生物科技项目、贵州华方制药项目、大方金维宝刺梨加工项目、贵州德馨堂中药材加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入驻食品园区的年丰合作社办中药饮片加工厂已经投产。

 

   破茧成蝶 大方中药产业走向跨越

  林药结合,深化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大方县羊场镇中药材种植以“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规模化种植,呈产业化发展后,药材加工企业及各地药商纷踏而至,中药材年销量达1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800万元。其中华中前胡、仿野生天麻、圆珠半夏等及各类野生中药材年交易量在400吨左右,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交易辐射理化、六龙、鼎新等乡镇。

 

  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贵州同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农工党贵州省委的牵线搭桥下于2011年6月成立,就坐落于大方县经济开发区同心药品食品产业园。

 

  “一方面因为大方有着试验区独特的政治资源,一方面因为大方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以及工艺、加工等基础。”作为农工党贵州省委副主委的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斌先生,谈到威门公司选中大方的原因时,这样说道。

 

  创建专业合作社也是大方发展药材的重要方式。通过积极引导和扶持,目前,大方县已有羊场镇农友专业合作社、济民林牧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羊场镇林林农牧专业合作社、同心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等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合作社13家。通过合作社组织,整合当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规模化销售,基本形成了基地+农户+协会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民的小生产和大市场有效对接,提高了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的规模化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

 

  大方模式:以林克石、以药治石、点石成金

  砸破昔日在石山上不能发展经济的旧观念,使得大方中药材产业发展灵魂当中“药中有‘石’”。

 

  栽下第一株金银花之时,大方药材种植泰斗蒋云明的女儿蒋慧梅只有一岁。如今,提及种植中药材的经历,蒋云明的妻子陈如敏感动不已:“我的女儿如今已在县公安局工作,我家种植中药材已有28年!

 

  蒋云明是贵州人工培植金银花成功的第一人。大方县羊场镇镇长王炳发告诉六大河报道组记者,“以林克石、以药治石、点石成金,羊场中药材种植正是大方中药材种植灵魂的体现!

 

  在羊场镇蒋云明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攻克了石漠化,这是当初大方人所想不到的!坡上的樱桃,李子、板栗,各类中药材,克服了卧牛石给人们的烦恼,不但给蒋云明一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还使得昔日白得超过人的牙齿的白岩变得郁郁葱葱。

 

  “从2009年到2013年,大方中药材种植实现了16.82万亩,中药材产值近10个亿,占据了贵州的半壁江山。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农民对中药材的认可程度已超过对烤烟的认可程度。大方用当年抓烤烟生产的力度,用抓烟税的热情,用抓煤电生产的执着抓中药材,就得到了今天的局面。”大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章育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