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乡村如何脱贫?专家学者揭秘“塘约”经验

11.12.2016  05:02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陈溯)农村如何脱贫?农村党员干部如何发挥带头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应该走怎样的发展模式?今天,一个小村庄——塘约村的脱贫经验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

  塘约村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的一个山村,辖10个自然村寨,921户,3392人,耕地面积4860亩,是典型的山区传统农业村,而这个普通小山村在短期内快速脱贫的成就使其备受关注。

  2014年到2016年,塘约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不到4000元(人民币,下同)提升到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170万元,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华丽转身,为农村的脱贫致富趟出了一条新路,也为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积累了经验。

  10日,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指出,塘约村脱贫致富的秘诀就是“”。

  近年来,塘约村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形成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同心协力的“三套马车”模式,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路径,进一步激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极大程度地释放了改革红利。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冯海发在当天的会议上指出,塘约村的模式在于形成了三股合力。一是对农村劳动力的集合,一家一户的分散力量是有限的,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将农村居民集合起来形成凝聚力;二是整合农村土地资源,盘活土地利用,土地分散经营不利于农民致富,通过合作社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三是农业与市场的有效结合,通过合作、规模化、产业化、公司化等形式,将小规模分散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形成农业产业和现代农业的雏形,提升了农业竞争力,从而夯实了农民致富的基础。

  报告文学作家、《塘约道路》作者王宏甲在发言中剖析“塘约”经验,他指出,塘约村的变化是在农村集体所有制得到巩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而发生的。将承包下去的零散地块重新集中起来,全村得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发展,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崭新的变局使外出打工的绝大多数青壮年返回家乡重建家园,先前撂荒的土地全部种上,“留守儿童”的生活结束了,妇女们因丈夫的回乡而精神焕发。

  《塘约道路》一书经过一年多的深入采访,写作而成,试图回答“如何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并希望通过对塘约村的剖析,找到中国农村脱贫的新路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