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守住两条底线书写美丽中国的贵州篇章

15.06.2015  12:5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守住两条底线书写美丽中国的贵州篇章

    青山葱郁,碧水迢迢。

    从武陵山脉到乌蒙腹地,从乌江之畔到草海之滨,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贵州对生态文明的不懈探索和执着追求,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

    中国窗口,世界舞台。

    从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从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到我国首起行政公益诉讼案,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因为贵州,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贯穿时空,这一命题的贵州实践,神形兼备,丰盈充实,既有对生态文明的尺牍描述,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增与降——荒山坡披绿,生态与生活融合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前提是守住绿水青山。

    赫章县海雀村,位于贵州的西北角,是全省生态建设攻坚战的一个样本。

    毁林开荒曾使小山村的森林覆盖率下降到5%,当地村民回忆,“那时人跟土地、树木像结了仇,没地就砍树开荒。

    20多年后,造林植树成了海雀人的家常便饭,一担担土铺遍山,一棵棵树栽入窝。雨冲了,再种;土流了,再垒。经过艰苦和不懈的努力,如今,海雀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4%。

    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从对抗走向共生,发轫于海雀的实践,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贵州大地上生生不息。

    2000年以来,贵州实现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目前已达到49%,同时,水土流失面积平均每年下降1.08%。

    增与降之间,贵州绿水青山的底色更加鲜亮。

    今年初,《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未来3年间,贵州省计划完成造林绿化916万亩,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要努力使绿色成为多彩贵州中最丽、最迷人、最持久的颜色!

    “要让良好的生态成为贵州最突出、最响亮、最永久的品牌!

    秉着这样的信念,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带队上山植树。当天,8万余名干部群众义务植树40万株,积极投身于绿色贵州建设行动,力争让贵州GDP的“绿色成分”更浓,“生态账簿”更厚。

    从一处风景到一种风尚,生态建设优等的成绩单背后,是贵州坚定不移的护绿、扩绿的决心。

     进与退——引凤凤长栖,环境与经济同守

    “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转型发展,路径在哪里?

    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守着青山绿水饿肚子”的穷路。

    后发赶超,贵州全力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立的“铁律”,正在践行自己的“良方”:要通过更科学的制度安排,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转型发展,支撑点在哪里?

    产业,园区,项目。

    设立生态红线,把住“绿色门槛”,“多彩贵州拒绝污染!”;

    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杜绝“饥不择食”;

    所有园区,必须配套环保设施;

    新上项目,必须符合产业调整要求。

    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进!

    投入大、消耗高、污染重,退!

    进与退之间,贵州正走一条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产业发展路子。

    六盘水,不走旧路,变“”为“绿”,这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明确提出“不要污染的GDP”,形成了洗煤煤泥干化利用、矿井水及工业废水治理回收利用、焦炉煤气掺烧发电、余热余压发电、粉煤灰制新型墙体材料、煤矸石发电、冶金渣综合治理等循环发展模式,避开了“资源优势陷阱”。

    遵义,强力起飞,短时间内,无数荒山变成连绵起伏的茶园,茶农对有机茶园精心管理,企业在全国各地推销茶品牌,政府努力进行产业建设,“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用一次次获奖的事实证明发展茶产业的“天生丽质”和活力迸发。

    贵安新区,立足高端,白手起家,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等重大引领性项目云集于此,把全国大数据产业最好的资源聚集过来,托举起一个“云上贵州”。

    用“有形之手”紧握生态底线,抬高生态标杆,形成倒逼机制,贵州的转型升级已按下快进键,步入快车道,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