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铸“美”——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看安顺执政为民新理念

01.02.2015  23:14

  记者 宫喜祥 谢登科 朱邪 吴琳

 

  清澈的邢江河,美丽的仙人坝,岸边深红浅黄的叶儿、蓬松屹立的芦苇,田连阡陌处白墙红窗的民居……冬日的浪塘村,涌动着绿意,勃发着生机,跃动着希望。

 

  安顺铸“”,美得动人。

 

  浪塘的美让人惊喜。这个一年前还脏乱差的小村寨,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焕然一新。去年国庆黄金周,6万游客纷至沓来。

 

  不只一处浪塘。2014年,50多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省市级示范点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安顺徐徐展开。

 

  不只村庄变美。“富学乐美,富字当头,核心是农民增收,目标是形神皆美。民富村美,是群众的心愿,更是执政为民的要求。”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说。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里里外外透着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安顺样本”美得让人踏实。

 

  要外在美更要内在美——

 

  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

 

  美,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只有内在美,外在美才有支撑。安顺的内在美,首先美在产业支撑上。

 

  2015年1月,镇宁自治县大山镇大寨村。

 

  长河水缓缓地流过村寨,滋润着连片成垄的蔬菜地。大棚里,红红的草莓鲜嫩欲滴。

 

  大山里的大寨村曾是省级二类贫困村。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大寨村的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一栋栋新建的布依民居错落有致,平整的进村大道直通休闲广场,游客的轿车、运送蔬果的农用车直达村头、果园……

 

  村民吴洪友提着满筐草莓钻出大棚,满脸喜悦:“到村里游玩的人多,哪样都好卖!”他家的7亩草莓开摘20天,每公斤15元,收入超过1.5万元。

 

  村里成立了志高、生力、凤凰山等5家种养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引领农户规模发展莲藕上千亩、草莓300多亩、蔬菜300多亩。村后的山坡也全部种上了桃李杏橙柚,春来赏花秋尝果。

 

  生力莲藕合作社负责人说:“大寨的莲藕又白又嫩,畅销重庆、贵阳和两广。”去年全村136户种植莲藕,年产值近900万元。

 

  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农村小康主抓手,安顺下大力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2014年,安顺市投入20多亿元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升级改造路、水、房、电、讯、寨,覆盖全市60%的行政村,180万群众受益。

 

  路畅水通产业兴。

 

  紫云境内,过去放眼望山坡上种的都是苞谷。现在,41公里长的火花乡低热河谷地带,遍布葡萄架和蔬菜园。

 

  黔华农业资源开发公司流转土地1200亩,带领农户种植“火花牌”反季节蔬菜,年产优质蔬菜3000吨,产值超过1000万元。115名流转土地的村民成为基地工人,月工资达2100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特色优势产业异军突起。2014年,安顺蔬菜、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22.5万亩、44.1万亩、33万亩、50.7万亩。全市粮经比调整到34:6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13.8%。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安顺努力走出一条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新路。

 

  紫云县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已引进多家企业,发展冬春早熟果菜、秋冬延后蔬菜,配套生态畜禽养殖、精品水果、观光农业等产业。

 

  刚刚闭幕的安顺市“两会”提出,今年将建设好13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扶持龙头企业140家,围绕“七大产业”重点构建高效农业产业带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7600元以上。

 

  要眼前美更要长远美——

 

  石旮旯植树,荒山坡披绿

 

  安顺铸“”,不仅注重当下,更把目光投向长远,着力打造美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安顺是我省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境内沪昆高速沿线多为石灰岩荒山,土壤最薄处不足10厘米,生态环境一直脆弱。

 

  “坐山养山,坐山治山”。“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再次吹响石漠化治理的号角。

 

  沿沪昆高速行进,两边裸露的石山上新添了一根根白色的树桩。市林业局局长胡强告诉记者,2014年11月全省县乡村造林绿化工程启动后,安顺筹措近2000万元,下定决心在沪昆高速沿线建起一道生态绿色长廊。

 

  岂止一个“”字!全市十万民兵和机关干部齐上阵,用钢钎开凿树坑,用麻袋背土填坑,硬是种下了7.4万亩栾树、小叶榕、滇柏、山苍子树苗。

 

  “来年秋天,漫山遍野墨绿色的滇柏、橘红色的栾树,将晕染成安顺人心中的最美高速。”胡强说。

 

  石旮旯植树,荒山坡披绿。造林绿化工程大笔如椽,绘就安顺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赏心悦目的新绿。

 

  2014年,安顺市营造林36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89.5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4%,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坐山吃山,坐山靠山”。一条条绿色产业带,编织出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画卷。

 

  “只见石头不见土”的关岭自治县板贵乡,石漠化程度达80%以上。如今,不仅板贵青花椒畅销全国,外地客商还以每亩上千元的租金流转石山,种植两万亩火龙果,亩均年收益超过万元。

 

  在乡村,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46家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带动,引领群众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北盘江流域、三岔河流域低热河谷地区发展火龙果、脐橙、椪柑、柚等水果;在海拔800米以上至1000米地区发展枇杷、温州蜜柑、杨梅;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发展桃、李、梨、樱桃、核桃、板栗、刺梨、猕猴桃。新发展的20万亩金刺梨去年产值超3亿元,带动4万农民找到一条致富新路。

 

  在城市,造林绿化和园林城市建设相结合,西秀区城区狮子山、驼宝山等11座山体公园绿意葱茏,30座山体林地纳入山体公园化绿地建设范畴。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30.4%,绿化覆盖率3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84平方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3.1%,被命名为“贵州省园林城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除了大瀑布气势磅礴,美丽安顺又多了婉约清新,乡村休闲游、农业观光游推动着旅游产业不断转型升级。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3175.16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2.9%,旅游总收入307.6亿元,增长23.5%。

 

  造林绿化三年攻坚战已经打响。安顺计划,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治理石漠化,遏制水土流失,使森林覆盖率尽快追上全省水平,让青山绿水成为百姓福祉。

 

  美在外景更在内心——

 

  干部转作风,户户农家乐

 

  安顺认定,美在外景更在内心。正缘于此,安顺才敢于直面和破解与“”不协调的一道道难题。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政府是推手,群众是主力。“只要一级带着一级干、干部带着群众干,就一定能激发群众建设美丽家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安顺市市长曾永涛说。

 

  冬日阳光下,镇宁自治县朵卜陇乡的王二河水库泛着片片涟漪。成群的鸡鸭鹅欢喜地觅食、打闹。养殖场主人伍应洪说:“目前养的1万多只鸡根本不够卖,还要扩大规模,争取早日发家致富,把前几年上访浪费的光阴补回来!

 

  因为库区建设的遗留问题,全乡5600多移民与干部的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伍应洪他们几个“上访带头人”,连年到省赴京上访。

 

  朵卜陇乡被列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后,县里80多个部门抽派300名干部深入1000余户移民家调查摸底、分类指导,根据各村实际,制定了“茶叶上山、蔬菜下地、湖里有鹅、林下有鸡”的产业方案。

 

  为动员群众参与,朵卜陇乡干部们成天早出晚归,挨家挨户走访,“拉关系”,建感情,掏心窝。慢慢地,伍应洪他们领了情,带动身边的人息诉止争,不再“等、靠、要、访”,养殖业、种植业蓬勃发展。在党委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伍应洪办起了养殖场,年收益高达5万元,现在是村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重点,近年来,安顺市各级干部的机遇意识、担当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执行力、落实力显著提高。

 

  2014年,安顺市共派出1007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紧紧围绕“增收措施到户、一线接访回访、重点人群帮带、硬件基础促建、集体经济帮扶”等重点,走访群众40万余人次,协调解决资金3.47亿元,解决群众急难问题1万余件,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鱼水情深。

 

  在执政为民理念引领下,安顺直面群众反映集中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问题,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黄果树景区“半边街”拆迁项目历时多年,拆迁干部凭着不懈努力和艰辛付出,说服900多户人家主动搬迁,实现了无一户上访。

 

  38岁的马燕当初最反对拆迁,她从小就住在半边街,守着黄果树瀑布,做过摄影、摆过小摊,一年收入3万元。拆迁干部一次次来到马燕家,分析安顺旅游规划和新城发展前景,终于让马燕动心。

 

  如今,昔日杂乱的“半边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树、草坪和栈道。黄果树新城每天人流如织,马燕在黄果树新城经营的饭店生意红火,一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她对拆迁干部说:“你们来吃饭,坚决不收钱!

 

  干部想干事,群众愿配合;作风一转变,内外齐发力。今年,为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安顺市要求各级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推进精准扶贫,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减少农村扶贫对象10万人,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1.28万人,解决农村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执政为民,就从桩桩件件做起。

 

  安顺铸“”。经济增速一度在全省挂末的安顺去年全省领跑;

 

  安顺铸“”。生态环境曾经付出沉重代价的安顺如今开启新篇。

 

  安顺铸“”,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