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我省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

29.01.2015  14:46
    记者从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14年,我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省区市人才工作座谈会议、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实施人才集聚优化工程,不断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专题组围绕人才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梳理出8项重点改革任务,共组织召开30余次会议研究部署改革工作,有力推进了改革任务的顺利进行。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引培并重,多措并举,注重产业配套和平台载体建设,引进培养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围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大对基层的倾斜支持力度,为基层加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以强化人才服务为抓手,以抓实基础工作为重点,以加大宣传力度为手段,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强改革 各项重点任务实现新突破

  围绕中央提出的“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以及省委提出的“打造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的目标,深入实施人才集聚优化工程”人才工作总体要求,在认真研究我省人才现状、人才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全面梳理分析相关人才政策的基础上,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专题组明确了2014年改革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推进民族地区人才政策、积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实施‘黔归人才计划’、落实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同等享受职称评审政策、建立科学规范人才评价机制、加强人才工作地方立法”等八个方面重点改革任务。记者从省人才办了解,2014年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组年度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

  2013年10月,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批核心专家、第七批省管专家申报和第一批核心专家及第二、四批省管专家重新申报工作的通知》。围绕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推进专家申报评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本人申报、单位审核、职能部门初审、省内专家组评审、第三方评价、评选委员会表决、公示及征求纪检部门意见等程序。2014年共评审出第三批核心专家26名、第七批省管专家100名。

  自2013年7月以来,我省坚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树立“以用为本”理念,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坚持标准、注重实践、突出业绩和能力,组织各系列主管部门、评审专家对全省现行26个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进行了集中修订完善。目前,经济、会计、统计等12个系列评审条件已正式印发施行,其余14个系列的申报评审条件也已完成修订工作,将在2015年初完成相关审核工作后印发施行。

  与此同时,针对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跨越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一现状,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实现了顶层设计上的创新;坚持不拘一格评价人才,实现了评价方式上的创新;坚持同等待遇,实现了评审结果运用上的创新;坚持分工协作,实现了评审组织形式上的创新。提升服务意识,实现了评审服务方式上的创新。

  首次民营经济组织职称专项评审,全省共7000余人申报参评,857人取得副高级职称,5000余人取得中、初级职称,一大批民营经济组织中业绩突出、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得到社会和业内认可,从而体现了自身价值,更加致力于我省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

重培养 人才能力素质获得新提升

  据统计,全省各级各部门整合各级各类资金,2014年共计投入4.8亿元,累计培养培训125万余人次。

  2014年6月,我省启动开展首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层次)申报评选工作。通过下发通知与宣传动员,共收到577人提交的申报材料,其中“”层次申报对象20人、“”层次申报对象157人、“”层次申报对象400人。经组织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第三方评价、审查委员会投票表决等环节,围绕工业、农业、健康医疗、社会发展等领域提出2014年度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层次建议人选3名、“”层次建议人选33名、“”层次建议人选236名。目前,已对“”“”“”层次建议人选进行了公示,并拟于近期提交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

  同时,去年我省选派了31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等单位,开始为期一年的研修访学工作。近年来经积极争取,中组部将我省列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增派工作试点,每年选派我省30名左右优秀青年科研骨干外出访学,使我省成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选派数量最多的省份。

  围绕提升素质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推进“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完成中职招生30.5万人;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训培养信息产业技能人才2.5万人;实施“春潮行动”,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培养工作,共培训培养20.3万人;全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7.5万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各3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各7个,新增高技能人才2.1万人。并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以“阳光工程”“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雨露计划”“三位一体”“十大扶贫产业骨干培训及普训”“民族民间技艺培训”等人才培养项目为抓手,大力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34.3万人。

抓引进 人才优化聚集取得新进展

  
2014年,我省共全职引进博士608人,硕士2256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233人。

  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认真组织申报评选工作,评选出首批“百人领军人才”14人、“千人创新创业人才”16人,并兑现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实施‘黔归人才计划’吸引人才回乡创业”任务落实,组织建立“黔归人才”信息库,全省各级各部门共吸纳9万余名在外黔籍人才进库。开展“贵州情•故地行”系列活动,推出“黔归人才春晖行动”“贵州情、故乡行”“凤还巢计划”“凉都学子回归计划”“乡音人才回归计划”“情系毕节•人才回归计划”“燕归工程”“孔雀归巢人才计划”“黔之南•桑梓情人才回归计划”“金州人才回归计划”等活动载体,积极吸引国内外贵州籍优秀人才回黔创新创业,取得了较好效果。

  去年,第二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现场接待各类人才3.5万人次,签约2597人次,其中博士405人次,签约项目20个;组织各地各有关单位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所“985”高校开展专场人才招聘活动,现场接待毕业生3903人,达成意向803人,其中博士104人,硕士517人,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反响。并以创新柔性引才方式,采取咨询、兼职、考察讲学、业务顾问、项目合作、技术入股、课题攻关、委托开发等方式,吸引境内外人才和智力,共柔性引进博士159人,硕士86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87人。

  同时,积极推进“5个100工程”海内外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专项招聘活动,招聘活动从2014年10月底开始至12月底结束,累计收集到全省范围内人才需求4678个职位,需求人数为11351人。其中,博士岗位为567个,博士需求人数为1397;硕士岗位为1357个,硕士需求人数为2309人;高端智力项目累计收集到537个。经对接达成合作意向235人,已接待来黔洽谈高层次人才76人,其中,向63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发出了《贵州省“5个100工程”2014年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招聘活动邀请函》,36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到黔洽谈对接。

树导向 服务基层一线带来新效益

  
我省以夯实基层人才队伍为核心,推动人才到基层和一线干事创业。坚持新招录公务员80%安排到基层工作,2014年全年共招录5003人到乡镇(含派出机构),占全省招录计划的87.3%。组织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985”高校开展选调优秀毕业生工作,共计138人参加了选调生考试。积极推进特岗教师计划,新增1.2万名特岗教师到乡村学校工作,有效缓解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为解决我省乡镇大量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基层人才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狭窄等问题,近年来,我省在基层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若干突破性政策举措,着力构建“下得去、上得来、稳得住、能发展”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新机制,全省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首次开展基层副高申报认定工作,共9000余名基层专业人才进行申报,其中8000余名取得基层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进一步拓展了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

  以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为重点,引导各地探索基层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基层人才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4.3万人。开展“农民讲师团”活动,组织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现场传授“致富经”,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开展“百佳绣娘”评选活动,扶持带动10多万城乡妇女发展苗族刺绣产业,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开展“专家贵州行、基层行”活动,通过“院士专家援黔行动计划”、“万名专家服务基层”、“万名医生支援农村”、“科技特派员”、“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博硕专家服务团”等载体,从省外邀请和从省内选派7000余名专家到基层,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解决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培养急需人才,并开展一批义诊、义演等公益活动,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优服务 人才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

  
2014年,完成省直单位2200余名高层次人才绿卡评审发放,并开发“贵州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信息管理系统(一期)”,为人才提供“1+10”服务项目,帮助人才解决职称评(认)定、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问题,尽力解除人才后顾之忧;初步建立了贵州省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数据库。

  同时,实行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政策,省级财政发放住房补贴6000多万元,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在建或计划建设人才公寓、公共租房9921套,已经建成或购买5507套,投入使用2935套,切实解决人才安居问题。

  采取全口径、全面调查的方式,经过指标设计、方案制定、会议部署、人员培训、数据采集、分级审核、专家评审等程序,在全省157305家单位(其中非公企业116594家)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全面、准确掌握了2013年全省人才资源发展状况和人才资源总量、质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情况,对进一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为做好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发放工作,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黔党发〔2012〕31号)和《贵州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实施办法》(黔人领发〔2012〕6号),2013年11月,省人才办下发通知,组织开展了2013年度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申报工作,共收到1349人的申报材料,其中党政机关(含参公单位)56人,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人员1293人。经过个人申请、初审、复审、会审等环节,最终确定1339人享受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其中党政机关(含参公单位)54人,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1285人,共需省级财政资金支付1.2375亿元。

建基地 平台载体建设收到新成效

  据省人才办统计,2014年共申报获批国家及中央部委审批平台载体5个,建成省级及省直机关审批平台载体130余个,各市州建成本地平台载体70余个,并较好地发挥了这些平台载体集聚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和产业化。

  一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申报获批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评选出第七批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5个。

  另一方面,加强产学研平台载体建设,以企业发展需求和产学研各方利益为基础,支持省内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建成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8个,教育系统产学研基地10个。

  同时,依托教育系统资源,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载体,实施“2011计划”和“125计划”,获批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建成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9个、培育项目1个,增列省级特色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13个。

  按照《关于加强全省重点产业、重点学科人才基地建设的意见》要求,目前全省已先后在贵州大学、贵州电网公司等单位建成四批73个人才基地,其中高等学校28个,企业26个,科研院所26个,重点地区7个,涵盖了农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原料产业、制药业、酿酒业和社会科学、管理等多个领域或行业。人才集聚和开发效益明显,研发水平和层次大幅提升,并推动发展和民生作用,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为贵州省培养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高速公路新建20191011)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高速公路加油站符合《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投资主体变更20191011)
现对拟变更投资主体和重新核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商务之窗
关于促进贵州农产品市场销售项目拟奖补企业的公示
为充分发挥餐饮业对贵州农产品的消费扶贫作用,商务之窗
杨明凤二级巡视员赴从江县开展商务扶贫工作调研
   为贯彻落实省纪委夏红民书记在省直部门支持保障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快速干道新建20190916)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快速干道加油站符合《贵州省新增道路加油加气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