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披绿装 产业金不换

25.12.2014  15:20

 

山川披绿装  产业金不换

———  锦屏县农业产业化富民侧记

 

 

 

 

 

      隆冬时节,行走在锦屏县的土地上,葱绿的钩藤、整齐排列的蔬菜大棚、原生态的养鱼网箱等独有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冬日的锦屏县乡村一片繁忙景象,收获的喜悦写在了每个忙碌着的锦屏人脸上。
        这样忙碌的景象正是锦屏县依托自然气候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取得好收成的结果。

依托优势调整农产结构
        锦屏资源得天独厚,具有森林、水能、矿产和旅游四大资源优势。是中国南方典型集体林区县,贵州重点林业县,全国三大优质杉木区重点县之一。然而,与富饶的林地资源相伴生的还有因为交通不便等因素造成的深度贫困。全县10个乡镇为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乡镇、112个村为扶贫开发重点村,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
        自2002年被列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该县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以发展果蔬、水产品、中药材、油茶、楠竹、烤烟等农业“六大产业”为重点,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全县建成山核桃混交基地2.4万亩,油茶基地14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28万亩,楠竹基地2100亩,钩藤、紫珠、满山香等中药材基地1.62万亩。
        按照“自然生态好、家居环境好、基础设施好、服务设施好、产业发展好、村民素质好”的要求,该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五通四改”工程,大力改良中低产田土,大力推广农机作业,大力抓好沼气工程,大力建设产地物流中心,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劳动群体综合素质。将全县未外出务工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分期轮流培训科技常识,提高其劳动技能,让其投入产业化项目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向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重大转变。

合作社引领带动广泛参与
        在三板溪码头同样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码头处的几艘大船分外惹眼,其中最为醒目的当数顺发渔业。据同行的扶贫办技术中心主任潘亮介绍,这里是顺发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根据地”。往来收购商品鱼或是育苗的商人都会在这个地方与合作社联系,确定供销品牌和数量。
        乘着渔船记者一行来到合作社的库区养殖基地,在多达6万余平方的水域上,一个个四方形的网里隐约可以看到几条鱼觅食的身影。“鱼儿都是藏在水底的,看不清,让我挑起给你看看。”合作社负责人范芳焯把记者一行当做了前来买鱼的客商,热情的介绍着自己的各种鱼。
        说明来意后范芳焯笑笑说:“养鱼比起种粮食划算多了,以前一年种的只够半年粮,再说家里本来土地少,可以在水上做点产业是最理想的了,我们这个村子是库区移民的,现在基本家家户户都在养鱼了。
        据介绍,顺发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采取“农户+合作社”的方式把养殖户集合起来,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2013年以来已带动420户农户,年产商品鱼20万斤,销售收入达280万元,注册成立了“清水江”商标,鱼产量占了整个库区的60%。
        据不完全统计,在库区养鱼的三个乡镇目前已有80余家合作社,该县计划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联合社,将各家合作社联合起来,打造出锦屏渔业品牌。
        同样,锦屏县有名的土鸡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也是源于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在三江镇潘寨村,贵州黔凤凰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已经成为全县乃至全省60多户养殖大户的培训基地。每到换季时节,各个养殖户都会到这里来学习取经,土鸡长到一斤半的个头后养殖户第一个联系的也是合作社,只因合作社销路好,收益高。
        合作社的理事长是个90后小伙,成立合作社以前他已经有13年的养鸡经验,为把养鸡做成产业,他积极发动农户参与养殖,采取协议收购的方式发展壮大,如今,合作社社员已达60多户,最少的规模也在500只左右,最多的达5000只。为保障土鸡质量,合作社为每只鸡都设定了二维码脚环,今年合作社在锦屏县开设了销售点,设点3个月收入近60万元。截至目前合作社今年已销售土鸡200多吨。目前,土鸡和土鸡蛋供不应求,贵阳、广东广州、深圳客商来了几单大单都不敢接。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社的带动,就像是一列火车,跑得快不快,往哪个方向跑都是由火车头决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统一社员的管理、种植甚至是销售,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就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锦屏县扶贫办主任龙林召说。

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形成规模后紧跟的就是销售问题。
        锦屏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忘引进客商大户,扶持本地农民合作社,将其培育成为产、供、销一条龙的龙头产业。从浙江引进的贵州根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贵州根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锦屏县2013年11月引进的,目前已在铜鼓镇铜鼓村建成近100个大棚,种植面积近100亩,主要是栽种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品种。公司自入驻至今用于人工工资方面的支出已达180余万,最多的时候一天需要130多个工人。按照一边雇佣一边培训的方式,公司吸纳当地农户就业同时培育农户食用菌的种植技术,计划在明年技术成熟后将大棚包给农户种植管理,公司以提供菌棒并协议销售的方式发动群众种植,确保农户每个菌棒盈利1元,不足的由公司补足。据公司负责人之一叶更生介绍,一个大棚需要15000棒菌棒,每个成本在4元左右,农户在种植之初先给与部分成本,收成时再扣除剩余部分。一个菌棒的产量在两斤到三斤左右,按照每斤3元计算可获利2-3元,一年可种植三季。对此,从公司入驻就开始进来务工的农户曹汗志很期待。此前曹汗志和大多数村子里的庄稼汉一样只在农闲的时候赶马车补贴家用,这几年木材市场萎缩,直接影响了曹汗志的收入。去年他把马车卖了,到基地打工,每天的工资100多元,如今曹汗志平均每月的工资在3500左右。得知公司发动农户种植他早早就报了名,他说:“食用菌是个好产业,有这么大的公司帮助找市场,跟着他们干就不怕赚不到钱。
        如今,仅是附近乡镇就有180余户农户报名参加公司来年的承包种植。
        在钟灵乡阳艾村,杨从雄夫妻俩是有名的致富能手。他们领头建立的锦屏鲜绿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村民致富的领头羊,蔬菜种植面积达150余亩,合作社主营的秋延辣椒、早冬黄瓜响誉全县,县农业局帮助在超市设立的专柜每天大青椒的销量约300斤,小青椒约600斤,产品供不应求。河口乡玉舍村农户黄兴荣在听闻合作社致富故事后,通过在基地务工学习3个多月的技术后自己种植蔬菜加入合作社,成为一方致富带头人。
        “十二五”期间,锦屏县按照“大资源、大项目、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扎实推进“六大工程”建设,按照“树样板,扶大户,做示范”的要求,采取大户带农户,专业合作社带农户,龙头企业带基地的办法培育产业主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15年按照“东种西养”的产业布局,在确保全县粮食面积23.5万亩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比重。
        预计到2015年,全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50000亩以上,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0000亩以上,果品基地面积发展到100000亩。库区大水面养殖面积15000亩,网箱养殖达到30000口,稻田养殖面积80000亩以上,建成高产油茶基地面积150000亩,建成以钩藤、何首乌为主的中药材基地50000亩,全县楠竹林面积达80000亩,培育20亩以上烟叶种植大户1000户,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0亩左右,烟叶年产值8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