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 省体育局 省卫生计生委 省民宗委 省科技厅 省财政厅关于2014年贵州省 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的公告

23.02.2016  12:13
  黔教体发〔2016〕31号 各市(州)教育局、体育局、卫生计生委、民(宗)局、科技局、财政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卫生和人口计生局,省直管县(市)教育局、体育局、卫生计生局、民(宗)局、科技局、财政局,省属各高校:     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开展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的通知》(教体艺〔2014〕2号)的相关工作要求,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卫生计生委、省民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印发《2014年贵州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黔教体发〔2014〕137号),组织实施了2014年贵州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2015年11月25日,《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已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为确保我省数据得到广泛、科学运用,现将2014年贵州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抽样原则。延用198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制度建立以来的抽样原则,即在贵阳、铜仁、毕节、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6个市(州)中,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优先确定调研点校,再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构成调研样本。调研地区和调研学校均与前几次调研保持基本一致。     本次调研范围。涉及6个市(州),5个民族,68所学校。调研统计人数为22895人,其中汉族6~22岁大、中、小学生13295人,布依族、侗族、水族、苗族4个少数民族7~18岁学生9600人。     本次调研检测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的24项指标,并同步对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调研现场检测。由各市(州)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统一组建检测队,统一检测方法,统一检测仪器,开展本地区检测工作。同时,严格按照检查验收细则,进行现场复测及数据录入环节的逻辑检验,以保证采集的调研数据的真实与可靠。     二、贵州省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     (一)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     1.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     与2010年相比,我省6~22岁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发育水平继续提高。例如:与2010年相比,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6~18岁年龄组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12、1.08、2.27、2.06厘米,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64、1.38、2.83、2.13千克,胸围分别平均增长-0.85、1.48、-0.67、1.86厘米;19~22岁年龄组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17、-0.89、0.18、0.01厘米,体重分别平均增长-0.38、-0.23、1.01、0.21千克,胸围分别平均增长0.17、0.23、0.64、0.05厘米。     7~18岁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学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2.25、1.37、2.08、2.18厘米,体重分别平均增长2.60、0.72、2.41、1.77千克,胸围分别平均增长2.89、1.09、4.23、-1.82厘米。     2.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     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继2010年出现上升拐点之后,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例如,与2010年相比, 6~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肺活量分别平均提高40.05、13.49、65.13、35.14毫升;19~22岁年龄组分别平均提高215.82、151.10、190.67、156.60毫升。     7~18岁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学生肺活量平均分别提高59.59 、-55.32、498.14、55.80毫升。     3.营养不良率大幅下降,但乡村学生贫血率升高     6~22岁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下降,且基本没有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学生。例如,6~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13.48%、10.90%、17.76%、12.74%,比2010年分别平均降低4.2、1.46、8.57、4.85个百分点。7~18岁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18.04%、28.42%、16.83%、30.54%,比2010年分别平均降低8.71、3.29、11.92、13.75个百分点。     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继续下降。在规定抽检的4个年龄组中,除7岁组学生外,其余9岁、12岁、14岁年龄组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部分呈现继续下降趋势,例如9岁年龄组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8.12%和10.68%,比2010年分别平均下降3.4和11.21个百分点;12岁年龄组乡村男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7.02%,比2010年下降4.87个百分点;14岁年龄组城市男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7.24%,比2010年下降3.24个百分点。     7、9、12、14岁苗族、侗族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分别平均下降33.75和1.38个百分点。     4.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持续降低     规定抽检的7岁、9岁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继续下降。例如乡村男生、乡村女生7岁年龄组的粪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6.07%、5.29%,比2010年分别平均下降9.04、8.56个百分点;9岁年龄组分别为0%、3.95%,比2010年分别平均下降11.01、7.94个百分点。     7岁、9岁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男女生粪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2.75%、0.50%、1.25%、12.00%,比2010年分别平均下降33.25、2.25、13.25、23.25个百分点。     5.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     与2010年相比,6~18岁学生中,除少数组别外,多数组别的学生速度、爆发力、柔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呈现出稳中向好趋势。     (1)速度素质(50米跑)有所提高     与2010年相比,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有所提高。6~18岁乡村男生50米跑成绩提高0.17秒。7~18岁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学生5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提高0.77、0.37、0.04、0.64秒。     (2)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明显提高     与2010年相比,反映下肢爆发力素质的立定跳远成绩明显提高。6~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提高1.65、4.20、4.68、3.64厘米。7~18岁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提高0.43、9.21、0.17、3.44厘米。     (3)力量素质(握力、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略有好转     握力成绩与2010年相比,6~18岁乡村男生提高0.54公斤。7~18岁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学生分别平均提高1.80、0.20、1.38、0.02公斤。     引体向上成绩与2010年相比,13~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分别提高0.39次/分和0.43次/分。     仰卧起坐成绩与2010年相比,6~18岁城市女生、乡村女生分别提高1.79次/分和4.08次/分。7~18岁苗族、侗族、水族女生分别提高2.01次/分、5.83次/分、0.36次/分。     (4)女生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出现好转     与2010年相比,6~18岁城市女生、乡村女生坐位体前屈分别提高0.42厘米和0.43厘米。7~18岁侗族、水族学生坐位体前屈分别提高1.56厘米和0.68厘米。     (5)耐力素质有所好转     代表耐力素质的测试指标视不同年龄-性别组而有所不同。小学生测试50米×8往返跑,中学生男生测试1000米跑、女生测试800米跑。本次调研结果显示,继2010年中小学生耐力素质显现止“跌”后,学生的耐力素质继续向好。耐力素质与心肺功能直接相关,学生耐力素质提高表明心肺功能的提高。     与2010年相比,13~15岁(初中)城市女生耐力跑成绩提高9.61秒。16~18岁(高中)城市男生、城市女生耐力跑成绩提高,分别平均提高6.35、15.49秒。     7~12岁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学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分别提高1.37、0.62、0.19、7.16秒。13~18岁耐力跑成绩分别提高7.33、0.25、11.97、8.04秒。     (二)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与2010年相比,19~22岁年龄组速度、耐力素质等身体素质指标下降,女生身体素质指标有升有降。     与2010年相比,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女生5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0.16、0.03秒;城市男生、乡村男生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7.34、11.04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1.44、7.41秒。     2.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除6~12岁小学生学段外,其余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继续上升。13~15岁初中生为54.51%,比2010年上升1.93个百分点;16~18岁高中生为71.60%,比2010年上升5.38个百分点;19~22岁大学生为84.44%,比2010年上升0.75个百分点。     7~12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38.04%、34.92%、38.38%、14.67%。与2010年相比较,7~12岁、13~15岁、16~18岁苗族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上升20.42、21.17、6.83个百分点;布依族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上升15.42、5、6.67个百分点;侗族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上升4.58、8.5、11.33个百分点。13~15岁水族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2个百分点。     3.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7~12岁年龄组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05%、6.92%、7.17%、3.75%,比2010年分别平均上升3.7、2.75、3.53、1.57个百分点。     13~15岁年龄组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30%、4.70%、2.81%、2.90%,比2010年分别平均上升2.2、0.98、2.37、1.88个百分点。     16~18岁年龄组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56%、2.72%、3.06%、1.81%,比2010年分别平均上升0.08、1.27、2.76、0.91个百分点。     7~18岁年龄组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学生肥胖检出率分2.5%、2%、2.71%、0.46%,比2010年分别平均上升1.04、1.04、1.08、0.42个百分点。     4.龋齿患病率明显增高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在规定抽检的4个年龄组中,2014年7、9、1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乳牙龋患率分别为42.46%、40.67%、48.11%、43.98%。比2010年分别平均上升11.88、9.59、15.42、15.39个百分点。7、9、12、14、17岁恒牙龋患率分别为24.30%、30.04%、23.19%、30.41%,比2010年分别平均上升12.65、12.33、8.73、16.16个百分点。     7、9、12岁年龄组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学生乳牙龋患率分别为52.67%、57.5%、61.17%、55.17%,比2010年分别平均上升1.00、7.17、15.50、9.84个百分点。7、9、12、14岁恒牙龋患率分别为17.13%、17.5%、26.25%、24.88%,比2010年分别平均上升2.13、13.5、17.62、13.63个百分点。     我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得到改善,特别是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这些成绩取得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得益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等一系列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得益于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我省学生身体健康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因素。因此,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必须成为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教育、体育、卫生计生等部门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台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学校落实相关规定要求。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健康理念,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和带领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新闻媒体大力传播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普及体育锻炼、膳食营养、近视眼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等科普知识,引导全社会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gzsedu_x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