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 文明祭祀

23.03.2015  05:46

本报杭州3月22日讯 (记者 张丽 通讯员 郑冉)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节即将到来,记者从省殡葬协会了解到,今年清明节期间,预计全省扫墓群众达1486万人次,其中杭州主城区(含萧山、余杭)将达231.5万人次。

有关部门倡导广大群众文明祭祀。“南山陵园去年冬至发起文明祭扫倡议,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杭州首家‘无烟陵园’。”杭州南山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陵园推广鲜花祭祀、网上祭祀,通过“鲜花换纸钱”等形式,倡导祭祀中不焚烧纸钱、不烧香点蜡和不燃放鞭炮。

浙江安贤陵园通过网络、短信、横幅等,倡导使用鲜花、黄丝带、真情卡等文明祭扫方式;杭州钱江陵园清明节期间将禁止燃放爆竹,推出鲜花免费置换鞭炮服务。

我省在倡导文明祭祀的同时,绿色人文殡葬也有所发展。记者了解到,浙江公墓(陵园)推广壁葬、花坛葬、草坪葬等生态环保、节地低价的葬法。杭州龙居寺公墓推出新型节地生态葬式“花坛葬”,还投资130多万元,利用墓区道路一侧山壁建成一处公益性大型壁葬工程。

网上追思成为时下流行的祭祀方式。成立于2010年的网络祭祀平台“清明网”,目前已有注册用户70多万,每天页面祭祀人数超过1万人次,并进一步推出基于移动客户端的“微祭祀”等祭扫服务。

据了解,我省2013年底实现惠民殡葬全覆盖,免费向所有居民提供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存放等基本殡仪服务。2014年,全省火化遗体就达30多万具,各地方财政用于惠民殡葬政策资金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