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职教当双师 倡导实训育英才

21.07.2016  19:40

7月21日,中国教育新闻网公布2016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名单,贵州交职院机电系教师田兴强成功入选。据悉,2016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通过层层筛选确定64名候选人,并将于7月21日至8月12日间进行网络公开投票,最终遴选出10名本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贵州省仅有两名教师进入候选人名单。

  田兴强老师是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科研技术骨干。1998年7月,他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交职院任教,18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他身先士卒,组建课程改革试点班,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他组织教师研发、编写教材8部,并在全国发行;他推行校企深度合作,引企入校,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作为一名职教教师,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自2000年起,田兴强老师便先后通过了专业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田兴强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他身先士卒,组建课程改革试点班,深入教学一线,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由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超越自我,最终实现了“双师型”教师的华丽转身。

  育人第一,立德树人为社会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合格技术人才。多年来,田兴强始终坚持“育人第一”的人才培养观念,在课堂教学、校内实训、企业跟岗实习以及顶岗实习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想方设法创设实践情境,将教学从单纯的思想灌输向“情景体验”转轨,从单一的认知向“行为优化”转变。他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使其通过教学项目的体验、感悟、习得三个过程成长为企业需要的职业人。如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其岗位工作要求是在施工工地迅速为客户的机械设备保质保量完成故障排除,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目标,即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吃苦耐劳、质量意识以及沟通能力的职业精神。田兴强针对人才目标要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校内创设“施工工地”情境,带领学生反复下工地体验工作的艰辛、安排学生情景沟通训练交流能力、提出施工标准强化质量意思,通过一系列的仿真项目让学生逐步养成综合品质,成为企业需要人才。经过田兴强培养的学生80%都在贵州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岗位就业,为贵州交通运输3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积极转型,转换身份变双师

作为一名职教教师,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自2000年起,田兴强便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有意识地在企业工厂、车间、管理岗位锻炼自己,增加企业经历,学习前沿知识,锻炼实践技能,先后通过了专业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实习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从2007年到2009年,田兴强连续3年担任“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学生指导教师,每次大赛前都持续3个月左右。田兴强利用下班和假期时间,按照汽车4S店岗位标准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所指导学生连续三年都在贵州省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被省教育厅、职教学会评为“优秀指导教师”。田兴强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同行和学院领导的肯定,2013年,他被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贵州省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荣获贵州省总工会颁发的“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锐意改革,提升实训为质量

田兴强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力主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推行“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职教理念和模式改革,大力推行校企深度合作,不断提升专业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机电专业教师,为改变过去数控加工专业学生“车塑料、削木头”的培养方式,让学生真实感受领悟车间加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田兴强积极努力,于2007年引入企业组建“机械加工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把技能培养与企业工作任务联系起来,既改善了实训教学条件,又提高实训质量。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2012年加工合格产品26032件,创造价值19.5万元,89%的学生达到“师傅级”水平。

2013年,田兴强与贵阳云龙电器制造厂合作,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选择36名学生,进入校内生产性基地学习,在基地运行过程中,学生实行“双师”制,把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与企业工作任务联系起来,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完成教学;把学生学习过程记入成长记录,并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针对性安排学生顶岗,经过3年培养,企业招工31人,为企业储备了人才;同时,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创新,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从磨刀手法及角度进行改善,成功解决了企业技术问题。

同时,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规范教学各环节,特别是实训教学环节,2010年,田兴强组织机电专业教师依据学生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开发出“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标准”,把任职的技能要求转化为校内实训项目、把岗位的工作要求移植到实训项目上,最终实现了通过校内实训让学生提前感受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成为贵州省公路施工企业、工程机械4S店技术骨干,深受行业企业认同。

  教研教改,以研促教强能力

作为教研室专业教师,田兴强秉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专业发展做到有规划、有实效、有突破。

2007年,田兴强执笔撰写“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方案。他加班加点,连续半年不断修订专业实施方案,不断领会示范专业建设内涵,并在2007至2010年专业建设过程中,身先士卒,组建课程改革试点班,深入教学一线,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教学改革成果,结合实际摸索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教学改革并实施的模式,建成具有特色的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校企携手、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模式。

与此同时,田兴强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开发了11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课程改革催生了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工程机械柴油机维修工艺》课程(主要负责人、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负责人、2011年省级精品课程)。其中,为了满足教师需要,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田兴强带领专业教研室教师将《工程机械柴油机维修工艺》国家级精品课程重新开展岗位调研,梳理知识点和技能点,以微课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将该课程开发成为短小精悍,培训教学实用性强的资源共享课,并于2012年成功立项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同时,田兴强主动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引入企业课程和标准,编写了《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汽车运用基础》、《工程机械柴油机维修》等特色教材8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现已公开出版发行。这些成果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创造了平台、彰显教育教学改革特色,为系部教学质量的提高搭建了教学平台。

田兴强在1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根据学院实际情况,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潜心教改,把教学实际、行业需求、学生认知规律等要素有机结合,通过项目申报立项,采取专项研究,并将教学研究成果反馈于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产学结合。

田兴强先后参与并完成教学科研项目11项,参与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课题《汽车维修行业技能模块训练体系》,并顺利通过验收;以第三排名完成贵州省教育厅课题《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创新与实践》,并获贵州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要负责了贵州省职教学会课题《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获得贵州省职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参与贵州省职教学会课题《高职学生创业型项目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研究》、《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改革研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都获得二等奖等次,特别是在2014年,田兴强老师根据机电专业校企合作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在收集整理资源、教学经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以排名第二的身份,完成了学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研究与实施》教学成果总结,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于2015年成功入选贵州省科学技术厅授予的“贵州省第十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这是贵州省高职院校教师首位入选培养对象;2015年荣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田兴强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一切服务于教学,一切服务于学生,忠实地履行职责和义务,为培养社会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田兴强老师使用解码器查找发动机故障代码

田兴强老师在课堂上开展项目教学

田兴强老师与4S店维修工进行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