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欧元类似“火中取栗” 德拉基也该“洗洗脑”了?

27.09.2014  08:34

FX168讯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经济分析师Michala Marcussen在9月26日接受彭博记者Simon Kennedy采访时表示,欧洲央行(ECB)行长德拉基(Mario Draghi)或许应该意识到不断走软的欧元并不是拯救欧元区经济的万能钥匙。欧洲央行不能完全将寄希望于“江河日下”的欧元,欧元并不是欧元区的最后救命稻草。这也就是意味着通过降低汇价刺激出口,以出口带动欧元区经济发展并不是万全之策。

自欧洲央行9月再度下调利率后,欧元/美元跌至两年新低。从以往的经济理论来讲,通过降低欧元汇价刺激出口驱动艰难蹒跚的欧元区经济增长,并通过进口物价的上涨来提高欧元区通胀水平。乍一听起来,感觉有理有据。但实际上,上述举措通常在为反对抑制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更受欢迎,更具效力。

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分析师Michala Marcussen表示,或许现在到了重新修订经济教材的时候了。Marcussen认为,欧元的贬值在过去或许可以如欧洲央行所愿带动经济增长,但目前看来,欧元贬值对刺激经济的作用大打折扣。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中国日本对欧元牵制大

一方面,很难靠单方面打压欧元价格带动进口价格上涨。虽然欧元/美元本年已经下跌7.5%,但就贸易加权而言,欧元仅仅下跌了4%。欧洲央行想要单方面压力欧元价格也是困难重重。虽然欧元兑美元和英镑最近汇价有效下挫,但是这主要受欧洲央行与美联储(Fed)和英国央行(BOE)之间货币政策背离影响。欧洲央行大刀阔斧的推出宽松货币政策,而英国央行和美联储在其本国经济复苏保持良好的态势下则可以开始安心逐步收紧货币政策。遗憾的是,英镑与美元只占其贸易加权指数的三分之一。

此外,Marcussen还表示,日本和中国货币政策对欧元来说也同等重要,因日本和人民币占据欧元贸易中的四分之一。日本央行(BOJ)和中国人民银行(PBOC)也实行的是温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贸易加权角度来讲,欧元兑日元和人民币想要下跌10%,则需要欧元/美元单方面下跌至1.15以下,欧元/英镑需要跌至70便士左右。本交易日欧元/美元报价在1.28左右,欧元/英镑在0.78附近。

单一打压欧元难以服众

从长期利率来看,根据法国兴业银行最新的统计显示,自全球经济危机后,欧元长期利率可能从1.31附近上涨至1.35美元。这是因为欧元区经常帐出现盈余,且财政赤字和负债表通常低于其它主要经济体。

Marcussen认为,即使欧元不断走下滑路,但是想把它作为经济驱动引擎显然不及此前起效,因为这涉及到其它主要经济体的运营和反应。原因之一则是欧元走低也意味着欧元区借贷成本的收窄。这也许是好消息,但是让Marcussen感到担忧的是德国似乎对此种做法并不买账。在低利率环境下,德国家庭认为,未了防患于未然,他们宁愿存钱也不愿加大消费支出。

黑田东彦的前车之鉴

中国通常擅长于低成本加工,这使得中国产品出口到欧洲仍然十分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但是因为欧元汇价走低,欧元区进口物价上涨,欧元区工资增速和通胀水平不是随着进口物价上扬。相反,因消费成本增加,欧元区消费者购买能力可能随之受到削弱。

当然,下调汇价对欧元区不同的18个成员国也有不同程度影响。一般情况下,欧元下跌10%可能带动进口物价上涨2.5%。但对德国而言,进口物价可能仅仅上扬1%;法国进口物价则可能上涨5%左右。这种差距也是为什么法国政策决策者比德国更加积极支持欧洲央行打压欧元汇价。

对德拉基而言,他或许可以从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的前车之鉴中学到一课。目前看来,日元汇价已经足够疲软。理论上讲,日元贬值应该会带动日本经济增长和提高通胀水平。但就Marcussen观察,日元刚开始贬值对日本经济是有一定程度提振,但是8月出口却出现了下滑,对进口物价的影响也逐渐在减弱。

Marcussen最后表示,上述现象值得反应。欧元与日元可能最后殊途同归。欧元贬值不是根本解决经济滞涨的办法。过度利用汇价这一宏观调控工具实际上是十分危险的。(F.X.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