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批赴黔博士服务团走进遵义

25.10.2018  23:59

  “对返乡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地方政府要加以引导和扶持,提高农民企业家的国际视野,自主创新品牌,助力实业大发展。

  “贵州的康养产业正在崛起,完善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康养逐步朝产业链、产业化方向发展,将迎来大发展时代。

  ……

  10月17日至20日,由省委组织部、团省委组织的第18批赴黔博士服务团成员到遵义市开展省情考察,先后到遵义市道真自治县中华仡佬文化园、中国傩城、正安国际吉他园、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茶海之心”、遵义院士工作中心、仁怀经开区坛厂现代服务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纷纷为遵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在道真自治县中华仡佬文化园里,神秘古老的傩文化让博士们纷纷感叹仡佬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要从传承和保护傩文化入手,打造以傩文化为核心的民俗民族文化旅游圈。”中国科学院FAST重点实验室主任,挂任省科技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彭勃提出观点,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不仅可以做响文化,还能做强经济。

  “道真自治县傩文化发展潜力巨大,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和渠道增加宣传力度,吸引省外、国外客商来贵州投资。同时,通过宣传提升旅游资源及品牌的知名度,让傩文化走出贵州,走向世界。”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副社长,挂任黔南州文广新局副局长李启正表示。

  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围绕文化与旅游产业做文章,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逐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凤冈县“茶海之心”景区,博士们近距离领略了“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的独特魅力,详细了解到茶叶致富一方带来的成效。

  “产品到商品,强化商品意识很重要。”供销总社国际合作部外经处处长,挂任黔南州州长助理徐明峰讲道,从市场出发建立好支撑体系,让农产品实现标准化,农产品也可以实现工业化,把增值的产业留在自己的土地上,才会有更好的效益。

  利用“大数据+农业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研究员,挂任贵阳市大数据委副主任杨达说:“利用大数据探索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完善数据化管理体系,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企业提供产品包装、上线、物流主体等服务,畅通网络购销渠道,促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推动大数据与农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贵州经济社会将更好更快发展。

  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人力资源是贵州亟需开发的资源之一,也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人才引进固然重要,但别忘了扎根本土的人才。”彭勃呼吁,无论是本土人才还是“海归”人才,都应该得到重视,也需要公平对待。

  在遵义院士工作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等各个领域集聚了各地的高科技人才。院士工作站作为人才资源阵地,采取“院士领衔+团队合作”的研究模式,不仅吸引了本土人才的融入,同时也加速了本土人才队伍的培养步伐。

  “利用院士工作中心引发‘雪球效应’,培养本土人才,是发展的必然过程。要充分利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中国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挂任遵义市新浦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键认为,依托平台聚集人才,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才能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贡献力量。

  借考察契机,博士服务团成员还积极为遵义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力求把更多企业、投资者介绍到遵义,帮助遵义引进更多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推动遵义地区产业发展、园区升级、乡村振兴。(谢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