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用 学思践悟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

15.12.2016  16:10

时间:2016-12-15 来源:贵阳日报   作者:陈坚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思想政治工作是耕耘思想的事业,是构建精神生命的事业,是铸就人的灵魂的事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吹来强劲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随后,贵州省委常委会在贵州大学召开,专题研究部署高等教育发展,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深学笃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贵州大学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新时期党对高校的新要求,奋发有为,主动担当,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扎根贵州服务贵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设有区域特色和国内外影响力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凝聚发展共识,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同样,办好教育事业关键也在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头脑清醒、眼睛明亮、立场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思政工作的主导权,以优良党风带校风促教风领学风。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主题学,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将领导领学、专家讲学、体验悟学和研讨互学相结合,学思践悟,学用结合。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自信,进一步建设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将马克思主义寓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理之中,加深对治国理政新阶段的认识,加深对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智慧的理解,要用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审视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用世界眼光和时代视角构建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的复合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要全力推进“一次课工程”——校院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上下功夫。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智库”建设,培养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带头人,让他们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治国理政的坚定支持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让精神支柱成为青年学生成长的力量。

增强创新动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纯粹的思辨之学,更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受众的对象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唯有不断推进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与时俱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推进模式创新。要进一步用好国家教育部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和首批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平台,打造形式丰富的宣讲平台——道德讲堂、溪山论道、长征论坛、硕博论坛、文科讲坛、阳明大讲堂等讲坛,搭建“大学生宣讲团”、“微讲堂”等自我教育的平台,宣传好党的主张,传播好党的声音,不让马克思主义在课堂中“失语”,不让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中“缺位”。2015年9月,省委书记陈敏尔到贵州大学授课,希望青年学生要有感恩之心、进取之心、乐观之心、包容之心。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秉持“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金字塔”管理模式和“伞形”保障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精准服务。在传播模式上,构建“四微”(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台)新媒体传播平台,开设“党群桥”等品牌栏目,讲述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贵大故事,传播有底气、有自信、有影响力的贵大声音。

推进路径创新。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从价值单向输入到知性多维培育,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搭建团中央“青年之声·贵州大学”平台,将其作为贵大学子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的重要阵地,开设“有约坚强哥”版块,设立“遇见”线下活动,感知青年脉搏,倾听青年之声,使思想政治工作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文本植根学生心中。2016年7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参加了我校学生“青年之声□线下遇见”活动。通过“我向书记吐吐槽”,校领导参加班团活动、与学生共进晚餐等多种形式的“微沟通”解决“微问题”,将思想政治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有效打通贴近、走进服务青年学生的“最后一公里”,不给“杂音”、“噪音”提供传播渠道,不让正能量在网络中“失声”。线上线下的双向平台有效互动沟通,使模糊认识及时廓清,发挥“黏合剂”的功能,体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维度和人文观照。

激发内生动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学校的发展优势

500多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提出“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如今,贵州省委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贵州的文化传统,倡导“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把传统文化变成内生动力,构筑贵州的“精神高地”。同时,贵州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都已成为全省人民“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精神源泉,更是贵州高校师生的课外“教科书”。

贵州大学有114年的办学历史。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胡锦涛同志曾经作为数学系“荣誉班员”利用周末参加学生班会。2011年,习近平同志参加我校“我读《大学》——以五四精神解读‘修齐治平’的当代价值”为主题的读书会,勉励我校青年学生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支持下,贵州大学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12年,学校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高校之一。2016年,学校被列为国家“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大学。贵大新校区基本建成,面貌焕然一新。面向未来,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力争正努力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努力走出一条有贵州特色、贵大特色的“双一流”建设之路。

百年贵大的文化底蕴、领导的关怀厚爱,省委省政府的信任重托和贵州人民的殷切期盼,始终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触摸的文化记忆,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之不尽的内生动力,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坚不可摧的信念支柱。始终激励着全校师生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加快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为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与党同心,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当好全省高校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书写好中国梦的贵大篇章。

     (作者为贵州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