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拔寨 与全国同步小康

22.01.2016  13:05

攻坚拔寨与全国同步小康

———贵州2015年扶贫开发综述

 

        2015年,贵州扶贫开发劈波前行,开创全新的局面。

        从年初到年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不断深入农家,与农户交流,了解他们的发展意愿,给农民致富带去了信心。这一年,贵州印发“33668”扶贫行动计划,制定路线图;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小康的决定》等“1+10”文件,对精准扶贫“十大行动”进行了明确,这是贵州省继出台以贯彻中办发25号文件为主要内容的“1+2”文件、以“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为重点的“1+6”文件之后,贵州省出台的又一套扶贫攻坚政策“组合拳”。为贵州同步小康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减少贫困人口130万人

        “我家今年收入10多万元,脱贫咯!”说起现在的好日子,威宁自治县迤那镇五星村村民陈学艳激动不已。以前,她一家人每年靠种苞谷和洋芋为生,每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后,随着集团帮扶等项目实施,五星村发展党参、半夏等中药材产业,一年一个样,村民收入逐年增加。陈学艳家的收入也逐年翻番,现在,她家种植了30多亩党参,一年的收入10多万元,成为村里的富裕户。

        现在,该村大多数贫困户脱贫致富了,昔日人们口中的“苞谷洋芋度春秋”变成了党参、金铁索等种植大基地,销往广州等地,再经过深加工就出口到韩国去了,现在的迤那镇五星村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到访,村支书李仁兵乐不可支。

        李仁兵说:“在我们村里,种党参的老百姓有200多户,面积达到4200亩,老百姓只管种,合作社保销。”李仁兵解释,党参平时的价格大概是7到8元每斤,不过也有行情不好的时候,如果销量不好,卖不出好价钱,五星村的合作社就以每斤6元的价格跟农户买,“老百姓只管种,即使价格低于6元每斤,合作社保底6元一斤给他们收。

        除了种植中药材,村里面的养殖户每户还得到5000元补贴,买能繁母牛,“大牛生小牛,小牛长大能买几千上万元,村民们的收入每年都在蹭蹭蹭地往上涨。

        “2015年底,我们村人均收入达到7979元,今年我们的人均年收入预计要增加到9200元。”李仁兵说,现在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土坯房换成了平房,

        在贵州,和五星村一样脱贫致富的故事时刻在上演。根据统计,2015年,贵州减少130万贫困人口,10个重点县160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产业扶贫惠及广大农户

        进入寒冬,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山上和树上裹上了厚厚的冰。但在五星村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党参育苗基地内,场面火爆,七八个村民正在采挖党参苗,他们边挖边聊天,笑语连连。这些村民曾是该村的贫困户,却因脱贫攻坚让他们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

        63岁的村民李老二每天坚持起早到中药材基地打工,工资50元。别看她年纪大,干活不输给壮劳力。当记者采访她时,她直起腰杆,手里抓着一把党参,还带着些许泥土。“我这一大把年纪了还能打工挣钱,要是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呢!”谈起现在的生活,她哈哈大笑,额头的皱纹挤成一团。一年到头在基地里打工,她和老伴年收入3万元左右,那可是以前几年收入的总和。

        正在旁边指导村民采挖党参的迤那镇利民生态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杰有点忙,他说:“我们合作社以基地和农户为依托,以品牌抢市场,带领老百姓一起发展中药材,实现共同致富。”该合作社采取“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统一保底回收、统一集中销售分散管理”的统分结合运作模式,带领社员和广大群众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有效衔接。目前,合作社社员达到1047户,带动迤那镇发展党参等中药材13500亩,产值达8800万元。

        加入中药材合作社,是迤那镇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实现脱贫的路子,该镇通过产业帮扶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迤那镇实现695户2810人脱贫,农民可支配收入达8200元。

        “脱贫致富关键看产业。”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

        2015年,贵州十大扶贫产业、十个扶贫攻坚示范县和园区建设增强“新活力”,其中新增园区认定113个,截止目前,扶贫示范园区实现产值384.03亿元,销售收入278.67亿元,入园企业910个(其中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136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165个,社员15.43万人。

 

机制创新探索扶贫开发“贵州经验

        作为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贵州人民在贫瘠的大山上开拓创新,创造了诸多扶贫攻坚的典型和经验,成为引领脱贫攻坚的时代典范。

        近年来,贵州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模式,实施精准扶贫、驻村帮扶、贫困县考核等措施,扶贫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了系列“贵州经验”。

        贵州扶贫建档立卡、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国实现了“两个率先”。通过建档立卡共识别出贫困乡镇934个、贫困村9000个、贫困人口745万人;全省共有11590个驻村工作队在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贫困县考核、减贫摘帽和项目资金“三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贵州省率先在50个重点县实行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从2011年至今已累计有14个县366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将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

        小额信贷、雨露计划、生态移民“三个品牌”建设为全国作了示范。为帮助贫困农户“换穷业”,贵州建立以“四台一会”为核心,推行小额信用贷款,探索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扶贫的路子,拓宽扶贫融资渠道。2015年,该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6亿元,引导银行向贫困地区发放小额信用贷款76亿元。“雨露计划”到村到户,贵州在全面实施教育“9+3”计划、实行三年免费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创新职教培训扶贫‘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计划到2017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全覆盖,做到“直接培训1人、就(创)业1人、脱贫1户”。2015年安排财政扶贫(发展)资金1.5亿元,培训39.35万人。扶贫生态移民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要求,安排38亿扶贫资金,搬迁20万贫困人口。

        同时,创造了毕节试验、晴隆模式、长顺做法、印江经验、威宁实践、迤那路子等成功经验,闯出了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的扶贫开发新路。

        2015年5月6日至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贵州视察扶贫工作时特别指出:“总结贵州经验,让我看到,贵州的扶贫开发实践回答了在全国非常有意义的两个重大问题,第一,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只要认真干,贵州能做到,谁还有理由做不到?第二,贵州怎么做到的,这对全国也很有意义。

 

大扶贫凝聚同步小康内力

        2015年10月17日,在我国第二个“扶贫日”期间,贵州省发布扶贫倡议书、开展现场募捐、表彰先进典型等活动,发动和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系统推进扶贫开发的大扶贫格局。

        活动当日,贵州省领导领导等带头募捐,为全省扶贫济困事业奉献爱心、贡献力量的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展示了募捐牌,参与活动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界代表共500多人进行了现场捐募。捐募资金用于扶贫政策、项目尚未覆盖又特别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燃眉之急。

        扶贫日活动,掀起社会参与脱贫共建的高潮。

        叶韬说:“扶贫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因此,贵州也在不断探索,努力创新社会扶贫参与方式。

        因此,近年来,贵州省广泛凝聚社会力量,依托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社会帮扶等平台,积极构建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在万达帮扶丹寨县的基础上,贵州省实施强企帮弱县,茅台集团等12户国企“一对一”结对帮扶扶贫开发重点县,双方优势互补,利用国企优势的市场资源、人才资源带动贫困县全面发展。

        同时,贵州省自身聚力,全省40名省领导每人牵头联系1个重点县,定点扶贫1个贫困乡,拓展扶贫1个贫困乡。101个省直部门对全省88个县进行整体挂钩帮扶。截止2015年,已在16个重点县的127个贫困乡镇,集中投入了12.7亿元财政扶贫资金,整合部门资金50亿元以上。

        不仅如此,对口帮扶迈上新台阶,2015年投入对口帮扶3.33亿元,在经济协作、园区共建、劳务输出、干部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为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精准脱贫同步小康

        2015年,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国务院扶贫办召开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后,贵州省按照“把贫困人口找出来,把帮扶措施落到位,把党的政策送到家”的要求,开展地毯式、拉网式全面普查,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重新核实,制定贫困人口到村到组到户到人的分年度脱贫计划和贫困人口到村到组到户到人的脱贫措施,并以户为单位明确贫困人口帮扶责任人。每年选派5.6万余人,1.1万余个驻村工作组,赴全省11590个村(含9000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全覆盖工作。解决了谁帮扶和怎么帮的问题。

        叶韬说:“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与全国同步小康,是历史赋予贵州的任务。

        在制定的“33668”脱贫攻坚计划的基础上,2015年10月下旬,贵州省出台《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并印发10个配套文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和就业、生态移民、教育扶贫、医疗健康扶贫、财政金融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社会力量包干扶贫、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党建扶贫等十项精准扶贫行动将实实在在惠及贫困农户。贵州省打出的决战贫困系列“组合拳”,也为全省决战贫困、同步小康提供了保障。

        同时,贵州还设立了“扶贫专线”,主要受理扶贫惠农政策、财政专项资金、扶贫项目管理以及扶贫相关政策执行中的违规问题等。如今,扶贫专线接听上千个电话。

        尽管2015年贵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任重道远。2016年,贵州将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继续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全省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盯2020年脱贫困、奔小康的总目标和49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三大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秉持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三大理念,以抓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和“八个精准”、“八个抓手”为引领,以“五个一批”和“十大行动”为主要脱贫路径,开展“大数据手段+制度性框架平台+精准管理”三位一体扶贫战略行动。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落实省市(州)县乡村“五主”、“五包”责任制。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大力实施“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实行分类扶持、精准施策,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使全省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