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56万

22.01.2016  13:05

十二五”期间,贵州扶贫攻坚交出精彩答卷———

众志成城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56万

 

编者按

        贵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省份。武陵山、乌蒙山、苗岭、大娄山四大山脉盘亘在贵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绵延纵横,层峦叠嶂。山地、丘陵分布面积占到9.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大山阻隔了山里与山外的道路,也阻断了山里与山外的联系。“十二五”时期,4000多万贵州儿女奋力赶超,交上了一份精彩的扶贫攻坚答卷。

 

2011.扶贫开发是贵州第一民生工程

        2011年2月25日贵州省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向贫困发起“总攻”。坚持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差别化扶贫和社会化扶贫,实施产业化扶贫、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推进党建扶贫和“双万”结对帮扶活动。贵州的第一民生工程开创了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谱写了新的辉煌篇章。

        2011年2月25日,贵州省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出台了“减贫摘帽”政策,“摘帽不摘政策”成为贵州今后扶贫的新举措,激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争戴贫困帽到争当脱贫先行军,折射出的是一种扶贫开发的力度和不脱贫就是失职的理念。2011年,贵州省施秉县、盘县、兴仁县三县66个贫困乡将实现“减贫摘帽”。

        我国将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三个特殊地区作为新一轮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省纳入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共涉及65个县。目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试点已启动,贵州省正在抓紧编制乌蒙山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域扶贫开发规划。

        11月4日,贵州省扶贫办在贵阳召开扶贫开发经济运行会,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突出重点、规模发展,围绕建设中国南方重要核桃产业大省、中国南方马铃薯基地、中国南方油茶基地、中国西部特色苗药基地、中国绿茶主产区和全国蔬菜主产区目标,确立了核桃、草地生态畜牧业、精品水果、蔬菜、油茶、中药材、茶叶、特种养殖、脱毒马铃薯和乡村旅游业10大扶贫产业。十大产业名片的提出,是基于贵州优势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是把扶贫产业与工业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农业与工业的成功嫁接,加快了密集的加工工业和农业工业化发展步伐。

        贵州抓住战略机遇期,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向全省发出了决战贫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的号召……这一年,全省扶贫系统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民生作为第一要求,把脱贫作为第一目标,集中心思,凝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让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团结奋斗、加速发展、减贫增收、民生改善”的新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中保好”,“脱贫攻坚工程”首战实现了良好开局。全年减贫6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2012.“国发2号”文件把贵州定位为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

        2012年初,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贵州大地沸腾,1月1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颁布。贵州小康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发2号”文件把贵州定位为全国脱贫脱贫示范区,要求贵州在脱贫攻坚上做示范,极大地鼓舞了贵州人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5月22日,国务院扶贫办与贵州省政府签署支持贵州省创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战略框架协议,涉及加快创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深入开展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会战、实施脱贫攻坚重大事项推进行动、强化贵州省大扶贫工作格局等方面。

        贵州省以脱贫攻坚示范区为抓手,打造核桃、蔬菜、油茶、草地生态畜牧业、茶产业、中药材、乡村旅游、马铃薯、农产品加工、烤烟十大扶贫产业,同时,每年在“三大片区”选择10个县作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县,每县投入8000万至1亿元扶贫资金整县推进。

        同时出台“百乡千村”政策。从2012年起,贵州省扶贫办将结合核桃、油茶、生态畜牧等十大产业,每年对10个县、100个贫困乡镇和1000个贫困村进行滚动扶持,确保2015年实现30个重点县、500个贫困乡“减贫摘帽”,3800个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工作。

        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对口帮扶城市与贵州省签署了“十二五”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协调下,争取到新增上海、杭州、广州、苏州4个沿海城市对口帮扶贵州省。在原有23家中直机关(央企)定点帮扶我省37个重点县的基础上,新增8家中直机关(央企)定点帮扶13个重点县,实现了东部8个发达城市对贵州省除贵阳以外的8个市(州)对口帮扶的全覆盖,31个中直机关(央企)对贵州省50个重点县定点帮扶的全覆盖。31位省领导联系32个重点县、65个贫困乡镇的集团帮扶工作深入推进。

        10月15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创建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全国多民族聚居、欠发达省份扶贫攻坚后发赶超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到2016年,贵州20个县(市、区)将实现全面小康,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0个贫困乡实现“减贫摘帽”,50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0万人以内,“三片六山”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8年实现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34个贫困乡“减贫摘帽”,80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三片六山”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2013.开创贵州扶贫开发新纪元

        《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3年3月1日实施。它是贵州省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为贵州省扶贫开发提供了法律保障。《条例》共8章66条,涉及政府职责、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扶贫工作。标志着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正式步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5月7日上午,国务院确定的8个经济发达城市对贵州除贵阳以外的8个市(州)“一对一”对口帮扶工作启动会在贵阳举行,标志着国家新一轮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正式启动。早在1996年,国家就就开展了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当时安排大连、青岛、深圳、宁波4个城市帮扶贵州,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相对于东西扶贫协作,新一轮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内容和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帮扶内容上,明确了扶贫资金量;在结对关系上,新增上海、广州、苏州、杭州四个城市对口帮扶贵州,由一对二变成一对一;在帮扶导向上,更注重产业合作。

        9月28日,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招商引资暨签约活动在贵阳市国际生态文明会议中心举行,全省累计汇集招商项目272个,投资金额达509.18亿元,现场签约项目128个,项目覆盖全省各市州、各优势特色产业和省内外合作项目。

        12月8日,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草案),以中央精神及贵州省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谋篇布局,明确七项重大改革任务。其中,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明确要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机制。机制创新,给贵州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建设、与全国同步小康带来了“活水源头”。

        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省负总责、市州统筹、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机制。扶贫项目审批权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简化扶贫项目审批、报账程序,加大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力度。扶贫项目主要由乡镇组织实施,扶贫资金实行乡级报账制。

 

2014.贵州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年

        2014年起,我国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对扶贫日高度重视,开展了以“扶贫济困,崇德向善”为主题的“五个一”等系列扶贫日活动,并开通扶贫济困“直通车”。扶贫日当天,募集扶贫资金6.6亿元。

        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贵州省调整《市县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办法》。根据调整后的《测评办法》,我省88个县市区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将在原来“经济强县、非经济强县”2个类别的基础上,增加“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类别,并对这10个县取消GDP考核,考核重点转移到居民收入增长、现代高效农业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这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关岭、紫云、赫章、江口、望谟、册亨、剑河、雷山、荔波和三都,均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具备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条件。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包括农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财政与金融、投资与消费、科技与人才、就业与收入、生态环境、群众满意度等8个类别,共33项。其中生态环境一项的权重为20%,较经济强县、非经济强县高10个百分点。

        贵州省同步小康工作组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统一制定的贫困人口规模分析参考方法,初步确定全省贫困人口规模为745万人左右,贫困村9000个左右。贵州省对其统一建档立卡,在脱贫攻坚上到村到户,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在此基础上建成全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并与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衔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互联互通的扶贫网络。与此同时,贵州在全省范围内选派驻村干部55864人,组成11590个同步小康工作组,首次实现了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并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不稳定脱贫队伍不能撤,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贵州扶贫建档立卡、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国实现了“两个率先”。

        为保障扶贫项目到村到户,贵州省改进扶贫项目实施方式,全面实施干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确保扶贫实效。年度安排的40多亿元专项扶贫发展资金项目,明确今后由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配合做好项目申报、实施和监管工作。把推进“六个到村到户”和“六项行动计划”作为缩小东西部差距的主要抓手。

        9月,全省草地畜牧业扶贫推进会与全国羊产业发展大会在贵州务川召开,明确将发展畜牧业作为贵州扶贫开发重要途径。贵州将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的思路,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积极探索创新精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全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贵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将《贵州省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和《贵州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作为附件同步印发执行,俗称“1+2”政策性文件。通过简政放权、下放权限、规范管理,切实强化县、乡两级扶贫资金监管;通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落实克志书记要求的着力创新“五个机制”、切实增强“五个力量”,激发内生动力,做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加快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被动式”、“分散式”扶贫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扶贫转变,确保扶贫攻坚改革首战必胜,以此整体提高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理论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建设步伐。

        12月1日万达集团和国务院扶贫办、贵州省扶贫办与贵州省丹寨县签订扶贫协议。万达集团计划在未来的5年内,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用于帮扶丹寨县土猪扩繁加工、硒锌茶加工、教育事业和招工录用等项目。探索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的企业扶贫新模式,确保直接、普惠农民。力争用5年时间,使丹寨人均收入翻番,整县脱贫。

 

2015.贵州扶贫开发工作新体制机制运行之年

        回顾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工作成效可圈可点,贵州扶贫攻坚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实施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绿色扶贫、集团扶贫、对口扶贫,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被动式”、“分散式”扶贫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扶贫转变,为与全国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30万人,新增10县160乡(镇)减贫摘帽,50个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个百分点。

        2015年5月,贵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试行办法》,决定组织全省领导干部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让偏远贫困地区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办法》要求省级干部带头示范,各级干部整体联动、整合力量,确保实现对全省9000多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户全覆盖。

        6月16日—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贵州进行考察,并于18日上午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他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为贵州决胜小康指明了道路,同时,为西部各省区决战贫困、同步小康指明了方向。

        10月18日,贵州省印发《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并配套出台《关于扶持生产和就业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扶贫生态移民力度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等10个方面的扶贫工作政策举措即“1+10”文件,鲜明地提出了全省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关注重点和具体措施,为精准扶贫同步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0月22日,贵州省电商扶贫现场推进会召开,贵州省扶贫办将安排1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采取“基础资金+绩效”的方式用于印江、松桃、碧江、江口、惠水、务川、正安、施秉、兴仁、册亨10个县区的电商扶贫试点,先行先试,探索电商扶贫业态、运行程序、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经验,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效果。贵州还将进一步抓好平台建设,培育电商扶贫新载体,集中打造一批电商扶贫专业乡镇、电商扶贫专业村,带动一批电商扶贫特色产业发展,形成电商扶贫企业“百花齐放”的局面。

        11月13日上午,贵州省扶贫专线开通,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和咨询扶贫政策,及时传递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接受社会对扶贫开发的监督。扶贫专线号码为“0851—86833668”,并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扶贫专线按照“谁承办、谁把关、谁回复、谁负责”的原则,承办单位对咨询建议类来电,自收到贵州省政府“扶贫专线”办公室转办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给出答复意见;调查处理类来电原则上20个工作日内给出答复意见。

        12月7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现在,脱贫攻坚的目标已定、方向已明、政策已清,剩下就是一件事:干。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扣扣子”“担担子”“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陈敏尔指出,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再次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冲锋号。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是贵州“十三五”时期的首要任务,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认识脱贫攻坚是贵州后发赶超的重大机遇,因势利导、乘势而为,努力把扶贫开发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认识脱贫攻坚是贵州同步小康的战略行动,强化“全力扶、全面扶”的方法格局,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充分认识脱贫攻坚是对各级干部的现实考验,在这场大考中靠作风吃饭、拿数据说话、用事实赢得民心。

        12月31日,随着贵州宣布“县县通高速”,贵州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128公里,形成15个高速公路出省通道,成为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这结束了贵州许多边远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拉近这些地区与大城市的时空距离,交通大动脉带动贫困县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加速贫困县同步小康步伐。

        2015年底,贵州省审议通过十三五发展规划时,确立了“十三五”时期,将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要求,突出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报记者  文  叶)